
有時候,我會打開 Google 街景,不是為了查路怎麼走,
也不是想看哪裡新開了什麼店。只是單純地,點進家附近的那幾條街,看看幾年前的樣子。
那是我從小走到大的路。放學回家時,常會去巷口的雜貨店買包零食;
理髮則是在那間從幼稚園就開始光顧的老店。
老闆娘總是笑著迎人,動作俐落,很愛聊天,剪頭髮的時候非常讓人安心。
後來念住家附近的五專,中午最常去的,是巷子口那間便當店,
大碗滷肉飯幾乎成了我學生時期的日常。
現在,那些店幾乎都不在了。
打開街景圖,切換到幾年前的影像,熟悉的招牌還掛著,
人影雖然模糊,卻彷彿一看就認得。
科技把畫面保存得很清楚,好像是昨天才拍下來的照片,
但我心裡知道,那些日子再也回不來了。
那畫面沒有聲音,沒有氣味,也沒有再開一次門的機會。
我們都以為,這些平凡的日子會一直存在。
只是時間什麼都沒說,就悄悄地改變了一切。
那間理髮廳,見證我從小到大的每一次改變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間老理髮廳。
說到剪頭髮,一方面我自己偏好短髮,另一方面,
國中時期有髮禁,所以定期剪頭髮幾乎成了例行公事。
這家理髮廳聽我爸媽說,早在我出生前就已經開業,
從我還坐在高高的兒童椅上剪頭髮的年紀,
一直到出社會後還會光顧,整整超過二十年。
理髮廳裡有一台快打旋風2的大型電玩。
那是個連大人都說街機廳是「不良場所」的年代,
但這裡例外。因為只有一台機器,來玩的大多是剪頭髮時的等候客人,
從沒見過一群吵鬧的不良學生。父母也很放心讓我在裡頭玩。
我偶爾也會在等待剪頭髮時按幾下按鈕,那是小時候難得可以光明正大打電動的時刻。
老闆娘是一位很愛聊天、也很和善的人。從小時候媽媽帶我來剪頭髮,
她總是笑著跟我媽話家常。到了我國小時期,我開始自己前來,
她則會問我學校過得怎麼樣、跟朋友處得好不好。
她記得我的臉,也記得我要剪的髮型,每次來的時候不需要問就知道了。
我記得準備入伍前兩天,也特地來找她幫我剪頭髮。
我對她說:「我要去當兵了,幫我剪個三分頭吧。」
她笑著回:「唉呦,你要去當兵啦?已經長這麼大啦。」語氣跟以前一模一樣,
像是我從沒長大過。
退伍後,我依舊回這間店剪頭髮,直到某天,
老闆娘說她年紀大了,有點做不動了,這個月會是她營業的最後一段時間。
那天我剪完頭髮,站在門口,有點捨不得離開。
我突然意識到,這間店從我童年一直剪到現在,竟也走到終點。
她從年輕的阿姨,慢慢變成一位老奶奶。時間真的過得太快了。
當我回過頭看那塊熟悉的招牌時,心裡有一種被什麼東西抽走的空洞感。
不只是理髮廳,那條街上的早餐店、網咖、手搖飲,也都早就換了樣子。
在2025年的今天,那間理髮廳只剩鐵門拉下,沒有招牌。
偶爾經過,還能看到老闆娘在門口曬衣服,會聊上幾句。她還記得我,我也記得她。
只是,那些年剪髮的場景、電動推剪的聲響、還有說「再見」時的簡單告別,
如今,都只能在我記憶裡繼續存在了。
輪到我對晚輩說:「以前這裡是……」
小時候,我曾經問過爸媽:「你們小時候,這附近是什麼樣子?」
他們總是笑著說,那時候這一帶都是田地,沒什麼高樓,只有幾條簡單的馬路。
有時也會從相簿裡拿出一些黑白照片,或者顏色泛黃的老相片,
指著上頭說:「這裡就是以前的巷口」、「這邊本來是市場。」
說實話,那時候的我聽得懂,卻沒有什麼實感。
一方面覺得怎麼可能變化那麼大?另一方面也只是當作一種故事聽聽罷了。
直到這幾年,我才真正明白他們所說的「變化」。
開始習慣打開 Google 街景,切換到十幾年前的畫面,看看那些熟悉店家的樣子。
然後在和比我年輕的朋友或親戚閒聊時,也會不自覺地說起
「這裡以前是我常去買玩具的地方」、「那家店以前超好吃的,可惜收掉了。」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也變成那樣的大人了。
只不過,和上一代相比,我們這一代多了一點「記錄」的方式。
有了 Google 街景,我們能像調出時間膠囊一樣,翻看過去十幾年的畫面,
甚至能精準地選擇年份,畫面清晰得就像昨天才拍的。
不過還是有其極限,目前GOOGLE街景圖最早只能查到2008年
而父母那一輩,只有幾本相冊裡面的照片,一些都還沒有註明年份,
有些照片甚至連地點都快想不起來了。
現在的我,也會像他們當年一樣懷念舊時的人事物。
與其說過去比較好,不如說,我正在經歷一種失去吧
失去那些我曾以為會一直存在的東西,卻只能看著它們一個個從日常中慢慢消失。
這種失落感,不是那種激烈的情緒,而是一種很寧靜流過心裡的感慨。
你怎樣都抓不住它,只能承認,它正在發生。
面對消失,我們只能練習記得與放下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麼我會這麼想去看那些過去的畫面?
無論是那家陪我二十年的理髮廳、曾經愛吃的麵店,
還是放學後最喜歡去的街機廳。
是因為過去比較好,現在不如從前嗎?
其實也不是。
只是這些地方,曾經陪我走過漫長的成長歲月。
它們見證我從幼稚園、國小、國中、五專,一直到當兵、出社會。
彷彿當它們確認我已經長大、完成了某種階段,就一個個默默地退場。
像任務結束般,無聲地離開了我的生活。
這些離開總是無聲無息。
等你想好好道別時,往往已經來不及。
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著記憶,把它們留在腦海裡,
連同那些說不出口的情感,一起保存下來。
我們總以為,熟悉的事物會一直存在。但現實總是提醒我們
"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便當店會收、理髮廳會關,人會老去,街景也會改變。
就連我們家,也開始陸續有建商來談都更的事。
甚至陪伴我走過大半人生的父親,也在某一天離開了我們。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又能怎麼辦呢?
到最後,其實能做的也不多。
面對那些漸漸遠去的場景與人,只能學著接受、學著放手,
然後靜靜地,把它們放在心裡不會被時間帶走的地方。
哪怕只是偶爾,在腦海裡重播一次,也很好了。
記得,是一種溫柔的留住。
而放下,則是我們必經的課題。
或許,這就是我選擇做懷舊遊戲自媒體的理由
不是為了回到過去,而是為了不讓那些陪我長大的記憶,
就這樣徹底消失在時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