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漫遊藝術史》,此平台上僅節錄部分文章,全文請至《漫遊藝術史》官網查看。
⋯⋯
倪再沁於2010年將這些對藝術明星的挪用發展成《超.超扁平系列》,該系列包含兩幅絹印版畫:《超.超扁平系列 — 猴犬抱抱》【圖9】及《超.超扁平系列 — 噴射兄妹》【圖10】。前者是對Jeff Koons《Michael Jackson and Bubbles》【圖11】的直接引用,將Jeff Koons的立體雕塑轉換為版畫,雕塑主角整體色調偏暖黃色,反差極大,沒有保留細部的質地,通過由上而下的濃重陰影,畫面中的Michael Jackson(1958–2009)和Bubbles表情顯得猙獰,背景則刷上互補色紫色。

【圖9】倪再沁,《超.超扁平系列 - 猴犬抱抱》,2010年,絹印、畫布,82.5 × 130.5 × 4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來源:本文作者拍攝。

【圖10】Jeff Koons,《Michael Jackson and Bubbles》,1988年,陶瓷、釉料、顏料,106.68 × 179.07 × 82.55 cm,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典藏。圖片來源: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圖11】倪再沁,《超.超扁平系列 - 噴射兄妹》,2010年,絹印版畫,139 × 89 × 4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倪再沁對於這系列作品未多加說明,而在典藏方高雄市立美術館的網站上,劉智遠是如此描述這系列作品的:倪再沁希望藉由挪用Jeff Koons及村上隆來「諷刺當代藝術領域追求話題、商品、明星等的文化現象」,且他「不屑此類假藝術之名推銷低俗文化之實,因此反以更卑劣的手法再複製這些作品,使其樣貌更顯虛無與扁平,此亦『超超扁平』系列命名之由來」,並說明他特地選用Andy Warhol(1928–1987)常使用的版畫技法【圖12】。

【圖12】Andy Warhol,《Marilyn Diptych》,1962年,壓克力、畫布,205.4 × 144.8 cm,Andy Warhol視覺藝術基金會典藏。圖片來源:smarthistory。
從這段論述中,衍生出幾個問題:立體雕塑平面化後取消了什麼?平面化在倪再沁的創作脈絡裡代表了什麼?倪再沁對於有無提出屬於自己的超扁平?與村上隆的距離又為何?倪再沁在這系列作品中,選擇站在資本主義同一側還是反抗?
由於這系列作品是對其他藝術家既存作品的挪用,因此需要討論為何要將立體作品平面化,以及這個轉化過程造成了什麼影響。同時,也必須檢視倪再沁選用平面化的手法與自身創作脈絡之間的對話,從而得知所謂「超.超扁平」的內涵,以及與提出「超扁平」一詞的村上隆之間有何對應關係。儘管缺乏倪再沁本人的論述,但這系列作品明顯試圖討論藝術品進入資本市場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分析倪再沁對於資本主義究竟持贊成還是反對的立場。下文將從這幾個面向分析倪再沁的《超.超扁平系列》。
(全文請至《漫遊藝術史》官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