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克傳奇離世,享壽82歲】:走過人生風光與低谷—Sly Stone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美國傳奇音樂人、唱片製作人 Sly Stone 逝世,享壽 82 歲。他是 60 至 70 年代放克音樂的重要推手,領軍樂團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開創融合搖滾、福音、迷幻與靈魂樂的嶄新聲響,定義了世代的音樂樣貌。他將前衛音樂語言與進步政治理念結合,創造出既大膽又富啟發性的藝術風格。

然而,Stone 的人生旅途並不總是光明璀璨。近年來,他飽受多項健康問題困擾。家屬發布聲明表示:「經歷長時間與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健康問題的抗爭後,Sly 安詳離世,身旁有三名子女、摯友與親人陪伴。儘管我們為他的離去哀悼,但也因他卓越的音樂遺產將世世代代繼續激勵人心而得到些許慰藉。」

raw-image

Stone 早前就曾談及自己的健康狀況。2023 年,他因病無法親自接受訪問,透過電子郵件與《衛報》交流。他當時寫道:「我的肺有問題,嗓音有問題,聽力也不好,整個身體都不太行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大幅削弱了他的肺活量,醫生再度警告他如果不戒菸,後果將不堪設想。

raw-image

Sly Stone 本名 Sylvester Stewart,1943 年 3 月 15 日出生於德州登頓(Denton)。他不僅從小對音樂展現天賦,更是名副其實的神童。年幼時,家人搬到加州,他與兄弟姊妹在教堂唱詩班裡合唱成長;到青少年時期,他已精通多種樂器,包括吉他、鼓、鍵盤與貝斯。

Stone 曾在舊金山的電台擔任 DJ,也擔任鍵盤手與 Dionne Warwick、Marvin Gaye 等知名藝人合作演出。到了 60 年代後期,他組建了多元族群的樂團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並於 1967 年發行首張專輯《 A Whole New Thing 》。雖然初期反應平平,但樂團憑藉第四張專輯《 Stand! 》走紅,隨後推出多首排行榜冠軍金曲。

然而成功並未長久。六年內,樂團陣容大幅變動,錄音與巡演的合作也日益困難,部分原因是受到藥物濫用影響,樂團最終在 1975 年解散,Stone 曾對《 Madhouse Magazine 》回憶:「那時候氣氛非常陰暗,我們每個人都很焦慮。

raw-image

Stone 隨後發行了幾張個人專輯,其中只有 1975 年的《 High on You 》以他本名發行,其餘仍掛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 之名。他也曾與 Funkadelic 合作。但他的毒癮與酗酒問題日益嚴重,最終逐漸退出公眾視野。(曾有報導指出,他一度無家可歸,住在洛杉磯一輛廂型車中。)

1987 年之後,Stone 僅出現過數次公開場合,包括 1993 年入選搖滾名人堂典禮,以及 2006 年葛萊美獎上難得一次的表演,那是他近 20 年來首度登台演出。對於後人效仿他的創作風格,Stone 從未介意:「如果有人喜歡我做的東西,喜歡到願意自己也去做類似的東西,我一直都很高興,我為我的音樂能啟發他人感到驕傲。」

Stone 最後一張專輯為 2011 年的《I’m Back! Family & Friends》。2023 年 10 月,他出版了回憶錄《 Thank You (Falettinme Be Mice Elf Agin): A Memoir 》。書中寫道:「我希望大家知道,我一直在想著你們,也感謝你們想著我,記得我、記得我創作的音樂,這才是重點所在,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克里夫異象 Visions of Cliff
58會員
252內容數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visionsofcliff@gmail.com
2025/06/09
雖然 Brian Eno 作為現代音樂大師早已穩固其聲望,但他仍在創作的道路上持續探索和擁抱音樂世界的無限可能,這次與觀念藝術家兼作曲家 Beatie Wolfe 合作的雙專輯,更傾向於他作品中冥想性的一面,超凡入聖的聲響與空靈悠遠的嗓音彼此依託,呈現出更為宏觀的心靈世界。
Thumbnail
2025/06/09
雖然 Brian Eno 作為現代音樂大師早已穩固其聲望,但他仍在創作的道路上持續探索和擁抱音樂世界的無限可能,這次與觀念藝術家兼作曲家 Beatie Wolfe 合作的雙專輯,更傾向於他作品中冥想性的一面,超凡入聖的聲響與空靈悠遠的嗓音彼此依託,呈現出更為宏觀的心靈世界。
Thumbnail
2025/06/05
這部紀錄片不僅是教授的個人自畫像,同時也是一部城市交響曲,深入探索了80年代的東京,並以音樂作為情緒的引導,一連串非線性的畫面拼貼,成功傳達出坂本龍一作為藝術家的遠見,以及時代氛圍是如何成為他創作新音樂的基礎。
Thumbnail
2025/06/05
這部紀錄片不僅是教授的個人自畫像,同時也是一部城市交響曲,深入探索了80年代的東京,並以音樂作為情緒的引導,一連串非線性的畫面拼貼,成功傳達出坂本龍一作為藝術家的遠見,以及時代氛圍是如何成為他創作新音樂的基礎。
Thumbnail
2025/06/03
Monster Movie 的音樂中確實藏著一股憂傷,只是這份哀愁被包裹在一層華麗、有時甚至過於濃稠的鋼琴與管弦編曲,就像封面頗為抑鬱的男子,正將一堆心形的情人節糖果拼命塞進嘴裡。但當這些編排恰到好處地融合,或在某些時刻稍稍退讓,又讓人得以一窺樂團核心中的渴望與思念時,所有一切就達到了巔峰。
Thumbnail
2025/06/03
Monster Movie 的音樂中確實藏著一股憂傷,只是這份哀愁被包裹在一層華麗、有時甚至過於濃稠的鋼琴與管弦編曲,就像封面頗為抑鬱的男子,正將一堆心形的情人節糖果拼命塞進嘴裡。但當這些編排恰到好處地融合,或在某些時刻稍稍退讓,又讓人得以一窺樂團核心中的渴望與思念時,所有一切就達到了巔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樂團或音樂人從歷史的長河中被重新發掘,進而獲得應有的讚譽和平反,諸如 Nick Drake、American Football ,又或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Death,他們皆因超前時代的審美或時運不濟等種種原因而被錯過屬於自己的黃金時期。
Thumbnail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樂團或音樂人從歷史的長河中被重新發掘,進而獲得應有的讚譽和平反,諸如 Nick Drake、American Football ,又或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Death,他們皆因超前時代的審美或時運不濟等種種原因而被錯過屬於自己的黃金時期。
Thumbnail
放眼所有在後龐克浪潮中湧現的古怪樂團,Swell Maps 的存在也仍然像個格格不入的異類,他們既喜愛早期前衛搖滾和實驗先驅如 Gong 和 Faust,也熱衷 Buzzcocks 的龐克搖滾精神;既能使用吸塵器、氣球和木琴演奏長達八分鐘的實驗音樂,也可以乾脆地用電吉他彈奏九十秒激情放縱的搖滾樂。
Thumbnail
放眼所有在後龐克浪潮中湧現的古怪樂團,Swell Maps 的存在也仍然像個格格不入的異類,他們既喜愛早期前衛搖滾和實驗先驅如 Gong 和 Faust,也熱衷 Buzzcocks 的龐克搖滾精神;既能使用吸塵器、氣球和木琴演奏長達八分鐘的實驗音樂,也可以乾脆地用電吉他彈奏九十秒激情放縱的搖滾樂。
Thumbnail
這張作品無疑是為數不多真正超越流派、打破所有限制和框架的經典,The Clash 可以說是親手扼殺了龐克搖滾,但卻開創了後龐克、新浪潮和藝術龐克的新時代,到了這十年的盡頭,所謂的傳統龐克已近乎被活埋,儘管並不是一張概念專輯,但樂團在構思這張作品時達成了眾所期待的方向:為音樂歷史上的一個篇章畫下句號。
Thumbnail
這張作品無疑是為數不多真正超越流派、打破所有限制和框架的經典,The Clash 可以說是親手扼殺了龐克搖滾,但卻開創了後龐克、新浪潮和藝術龐克的新時代,到了這十年的盡頭,所謂的傳統龐克已近乎被活埋,儘管並不是一張概念專輯,但樂團在構思這張作品時達成了眾所期待的方向:為音樂歷史上的一個篇章畫下句號。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幾個世紀以來,非洲大陸一直充斥著卓越的音樂和表現形式,但近代以來,鮮少音樂能像70 年代的尚比亞搖滾樂一樣,在全球享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尚比亞擺脫殖民統治獨立後,WITCH 等樂團開創了英國搖滾樂與尚比亞音樂融合而成的獨特 Zamrock 風貌。
Thumbnail
幾個世紀以來,非洲大陸一直充斥著卓越的音樂和表現形式,但近代以來,鮮少音樂能像70 年代的尚比亞搖滾樂一樣,在全球享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尚比亞擺脫殖民統治獨立後,WITCH 等樂團開創了英國搖滾樂與尚比亞音樂融合而成的獨特 Zamrock 風貌。
Thumbnail
曾與 Nirvana、Pixies、PJ Harvey 等樂團合作的知名製作人兼噪音搖滾先驅 Steve Albini 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 61 歲。Albini 工作室 Electronic Audio 的內部人員向 Pitchfork 證實了這一消息。
Thumbnail
曾與 Nirvana、Pixies、PJ Harvey 等樂團合作的知名製作人兼噪音搖滾先驅 Steve Albini 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 61 歲。Albini 工作室 Electronic Audio 的內部人員向 Pitchfork 證實了這一消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