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蛻變故事都很戲劇化,
醜小鴨變天鵝、灰姑娘變公主⋯⋯但《毛毛蟲變身了》不是這樣說的,
它告訴我們,「變身」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首刷限量贈品
這是日本插畫家桃山鈴子與
昆蟲學家井上大成共同完成的作品。
科學與圖像交會,
卻意外打開了另一種情緒的容器。

這本書有點像雨天午後會聽的歌,
節奏慢,畫面淡,情緒深,
但一旦對上頻率,就會默默陪你好久。

🦋桃山鈴子一筆一點的描繪,
讓我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溫柔。
毛毛蟲吃下一片葉子時,沒有誰會注意。
牠的身體正在鼓脹,
牠的顫抖即將迎來蛻皮,
但牠不會發出聲音,
一切只是自然而然的開始了。
就像每個人曾經經歷過的那些時光,
成長是發生在沉默裡的,
不會等我們準備好了才開始改變,
而是改變來了,只好往前走。
🦋這樣的點描技法,
一筆一點,像是最細心的雕刻師,
在每一片葉脈、每一隻毛毛蟲的身上,
刻畫著時間的痕跡,
也成就了最細膩而優美的圖像。
她畫了上千上萬個點,
每個單獨看起來都那麼稀鬆平凡,
卻能讓我們感受到「變身」,
從來都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
是那些每天看起來毫無起色的、累積。
🦋我們的日常隨著韓劇、日劇輪番上映,
那些戲劇性的人生版本像是複製貼上,
遇到某個人就會好,
穿過某扇門就會迎來一道光。
但這本書的「變身」不說這些,
它只陪你在還沒蛻變之前,靜靜待著。
我們也都曾是這樣的毛毛蟲,
一邊懷疑自己是不是永遠都會停在這裡,
一邊偷偷的在沒人知道的深夜開始變化。

🦋有一頁,毛毛蟲停了下來。
沒有配樂,沒有旁白。
整頁只有牠在葉背下慢慢呼吸的樣子,
你知道牠正在準備一場巨大的轉變,
但那個時候,看起來什麼都沒發生。
就像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也是這樣。
表面風平浪靜,裡面卻已經崩塌又重建幾輪。
表面看起來沒變,但內心已經重整無數次。
🦋書裡描繪了三種蝴蝶,
牠們的卵不同,
毛毛蟲樣子不同,過冬方式也不同。
有的早熟,有的慢熱,
每一種都不是比較出來的「最好」,
只是「剛好適合牠」。
就像不同的人生節奏,
有些人三十歲才開始理解自己,
有些人十七歲就知道要去哪,
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合理性。
🦋社會上的大人們很愛時間表,
幾歲該升職,幾歲該結婚,幾歲該有房。
但蝴蝶和毛毛蟲不管這些,
牠們只管那個時候有沒有風、有沒有溫度,
有沒有那片可以停靠的葉子。
生命的節奏,從來不是規則定的,
而是我們在捨與得、
等與走之間慢慢自己走出來的。
🦋大人與孩子,
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不同的自己
對孩子而言,
這是一本非常棒的觀察入門繪本。
它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陪伴孩子,
怎麼看得更細、怎麼等得更久、
怎麼從一顆卵想像出一雙翅膀。
對大人而言,這是一本無聲的紀錄片,
拍的是那些沒人知道的蛻變,
深夜的掙扎、重來的決定、靜默的堅持,
還有曾經害怕自己永遠無法變好的自己。

🦋讀到最後幾頁,是羽化的過程。
但作者沒有把這畫得太夢幻,
那一刻我很感動,
因為它不像童話裡的「羽化即完美」,
而是讓我們看到剛剛長成的蝴蝶其實很脆弱,
牠也需要一點時間才能飛得漂亮。
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
🦋書末整理了三種蝴蝶的成長週期、
蛻皮次數、越冬方式與外型對照圖。
這些頁面不只是為了補充知識,
更是提供給想進一步探索的讀者,
一個可以延伸觀察的地圖。
🦋這本書像在提醒我,
你不用變成「大家喜歡的樣子」,
你可以變成你自己的樣子。
不急,不比較,也不需要迎合。
很多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
但這本繪本適合每一個人。
尤其是那些在蛹裡困著的人,
那些明明沒聲音,卻在內心吶喊的我們。
我們可以任意翻開書裡的一頁,
只要看見一隻毛毛蟲,
試著和牠一起待一下。
牠會靜靜陪你一起等待那個
「正在蛻變但還沒變身」的日子。
然後,當你準備好了,
你展開的翅膀,會剛剛好是你自己的模樣。

打開書衣,封面如此驚喜
《毛毛蟲變身了》
作者|桃山鈴子、井上大成
譯者|談智涵
出版|小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