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關心,
通通收到了,
真是要逼出我的眼淚來著⋯⋯我們還是繼續來看想分享的新書吧!

有些故事,是為了不被忘記而誕生的。
這本繪本來自小說《海風酒店》的世界,
卻是一個可以獨立閱讀的故事。
女孩跟著一隻少了一隻腳的食蟹獴,
穿過森林與落葉,來到巨人之心。
那裡有受傷的動物、無聲的呼喊,
以及一場正在發生的破壞。
女孩學會聽懂另一種語言,
學會站在巨人心臟上,說出真正的故事。
這是一本無聲的吶喊,
也是一個不肯退讓的故事。

這本書是來自世界頂尖創作者的真情手札,
記錄他們從混亂、掙扎、懷疑與重畫百次中,
如何慢慢長出一本繪本。
創作是什麼?
在碧翠絲.阿雷馬娜眼中,
是一次次推翻自我後仍願意柔軟的開始;
在蘇西.李筆下,
則像場對「紙張與頁面」發起的對話與挑戰。
阿雷馬娜花了數年只為描繪一段「輕盈的冒險」;
蘇西.李則以書的物理性出發,
捨棄文字、翻轉頁面、讓空白說話。
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姿態,
卻都把繪本當作一種生命形式,
寫給世界,也寫給自己。
如果你曾在頁面前猶豫,或者正在故事裡迷路,
這本書會陪你一起走過那段不確定,
直到你也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如果歷史太難懂,
那不如從「今天」開始認識它吧!
這本書是一本天都有驚喜的「歷史萬年曆」。
例如,我肚子痛會想請假,
夏目漱石肚子痛卻寫出《我是貓》。
還有將軍大人在敵人面前逃跑?
這樣怎麼可能會贏?
但幕府軍還在奮戰,將軍德川慶喜卻偷偷溜走,
堪稱史上最戲劇性的「放鳥大逃亡」。
這本書把日本歷史中的「今天」,
化為一則則讓人會心一笑的漫畫與插圖,
讓人忍不住一頁頁翻下去。
歷史沒有那麼嚴肅,它也會開玩笑,
也會肚子痛,也會想回家。
這本書,就是它說故事的方式。

你曾注意過麻雀嗎?
這些在屋簷下跳躍的身影,
其實每天都在經歷著驚險與奇蹟。
這個故事用小麻雀「圓圓」的視角,
娓娓道出一場關於長大、離巢、
失落與重生的旅程。
書中以溫柔的語言和細膩的插畫,
讓我們看見麻雀如何學飛、築巢、育雛,
也看見牠們如何在四季交替中努力生存。
那些在枝頭啾啾鳴叫的小小身影,
需要風雨、生死與遠行。
牠們微小,卻在不斷跌落與振翅中活出強大。
成長不是蛻變成另一個人,
而是終於準備好,以自己的樣子飛向世界。

誰說上班只能辛苦,不能可愛?
這本書用一群毛茸茸的貓,
翻轉大家對職場的所有想像。
主廚貓、牙醫貓、畫家貓
甚至連魔法少女貓都來打卡報到,
每一隻都專業得剛剛好、萌得剛剛好。
牠們不靠開會、不管績效,
卻總能準時送達一種力量,
讓我笑出來、開心起來。
牠們絕對是認真工作、溫柔生活的最佳示範,
升職加薪不是牠們的第一要求,
但可愛和敬業卻是基本條件。
這兩本書一前一後,一現一歷,
像兩雙手,牽起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想像。
《世界上的小朋友》用豐富圖像與輕快語調,
帶領讀者穿越語言、早餐、
寵物與披薩的多元文化,
每一頁都是一次親切的「嗨嗨!」
邀請我們看看,在遙遠的他方,
有人正用不同方式過著相同的日常。
而《歷史中的小朋友》則像時光筆記本,
收錄了古老文明裡孩子的生活樣貌,
從牙刷的前世到搖籃曲的原型,
從金字塔內的蜜餞到點亮黑暗的幽靈們,
每個段落都是一則關於成長的記憶碎片。
兩書交錯提醒我們,
每一個「我」都來自某個時代,
也正身處於這個世界。
我們,不只活在當下,
也活在歷史與世界的懷抱中。

誰說人口統計一定無聊?
這本書用滿版彩色圖像與圖表,
把全球人口的變化講得像冒險故事一樣精彩。
從古代都市為何興起、
瘟疫與戰爭如何改寫歷史、
到未來高齡化與少子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它不只講「多少人」,
更追問「為什麼會這樣」。
裡面有明治時期新潟曾是日本人口第一大縣,
更發現自殺率與日照竟然有關;
連動物數量、宗教分布⋯⋯都一併納入。
當你看懂人口的變化,
也就看懂了這個世界的命運軌跡。
感謝大家,
本月心頭好書單文告一段落囉,
我們下個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