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Y〕【教育名詞這麼多,孩子真的需要嗎?Part 2】STEAM:孩子真的需要這麼早學嗎?媽媽的打底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by 👩‍👧‍👦 twins Mommy

說真的,我第一眼看到 STEAM 教育時,心裡也曾讚嘆:「哇,這概念好完整!」但仔細想想,我們的教育從古至今,不就是圍繞這些核心在轉嗎?

只不過現在重新分類、命名,加上英文縮寫,就變成一個時髦的新名詞。

🎯 然而,現實中我看到的卻是——

🔹 很多標榜 STEAM 的課程,可能只做了一個小實驗、一幅畫、一個小車拼裝,就自稱「STEAM教育」。
🔹 很多教材內容,其實只涵蓋其中一小部分,卻包裝得像是五個領域全包。
🔹 家長也容易誤會:是不是沒讓孩子上「STEAM課」,就跟不上別人了?

這些現象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真的需要讓孩子,這麼早就「被學會」一個五合一的教育名詞嗎?


🔍 STEAM 是什麼?先來拆解一下:

現在教育現場,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已經成為熱門關鍵字,似乎只要教材課程掛上 STEAM,就代表前衛又高端。但孩子真的需要這麼早學嗎?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基本定義:

🔬 Science(科學):認知與探索不知道的事情
💡 Technology(科技):生活中結合運用的工具
🏗 Engineering(工程):了解機構原理與背後的真相
🎨 Art(藝術):懂得欣賞,累積人文素養
Math(數學):建立在演算上的應用與邏輯思維

這些名詞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實我們過去學的生物、理化、數學、美術,不就是這些內容嗎?只是現在多了AI、程式設計、跨域整合,學習內容被包裝得更炫、更早。


🧱 其實沒那麼可怕,關鍵在基礎能力是否打穩

別被名詞嚇壞了,孩子學習需要的是『能走穩路』的能力。

與其急著讓孩子提早碰電路板、機器人編程,我更在意的是:

👉 孩子的打底能力有沒有穩定?

這幾年陪雙寶的過程中,我自己把學前階段的學習,整理成4個最重要的打底核心。

1️⃣ 自理力:會穿衣、收玩具、自己如廁,能專注把一件事做完。
✅ 培養執行力、邏輯順序、專注力,奠定日後動手做實驗的能力。

2️⃣ 品格力(STEAM沒提,但極重要):學會排隊、等待、說對不起、不搶玩具。
✅ 團隊合作、專題報告、跨域討論,都是從這裡長出來。

3️⃣ 邏輯力:透過分類遊戲、積木搭建、簡單步驟拆解。
✅ 是未來學數理、解決問題、工程設計的起點。

4️⃣ 語文力(STEAM很少提,但我認為是根本):親子共讀、清楚表達自己想法。
✅ 理解力與表達力,會直接影響日後科學報告、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


🌱 打底完成後,STEAM才有意義地延伸

當基礎能力逐漸穩定,孩子開始好奇「為什麼月亮會變形?」「冰為什麼會融化?」這時候才是真正的科學探索契機。

✔ 科學(Science)從生活觀察中萌芽
✔ 科技(Technology)從使用工具中培養
✔ 工程(Engineering)從拆解機構中理解
✔ 藝術(Art)從感受美、欣賞人文中滋養
✔ 數學(Math)從日常數量、分類、排序中建立邏輯

真正的STEAM,其實藏在我們每天跟孩子的生活裡。


🎯 結語:不要被專有名詞嚇壞了

📣 教育名詞可以很多,名詞也會一直變,但孩子的成長規律始終沒有變:

  • 適齡、適性才是真正關鍵
  • 打底穩了,延伸才會長久
  • 學習永遠不需要追流行,而需要陪伴孩子找到屬於他的節奏

別被這些專有名詞嚇壞了,STEAM不必神祕複雜,它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探索與學習。 只要抓對孩子的發展階段,循序漸進打好基礎, 讓孩子帶著好奇心和興趣去發現世界, 這才是最重要、最實在的教育開始。

STEAM很重要,但品格力與語言力,更是STEAM沒說、卻最該打好的基礎。


👉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惑,或正在陪伴孩子探索學習路上,歡迎加入我的方格子,一起交流分享真實的育兒路。

💌 twins Mommy|方格子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wins Mommy
1會員
39內容數
我是雙寶媽 twins Mommy。 財金背景,曾在傳產與國貿業務十餘年,透過 IVF 擁有龍鳳胎,人生進入育兒與早療新章。在身分轉換中,我開始紀錄生活、反思教育,分享每一位媽媽在拉扯中尋找自己的真實歷程。
twins Mommy的其他內容
2025/06/05
SDGs 成為教育顯學,但這樣的概念真的適合學前教育嗎? 當孩子還在探索世界,我們是否太早給予他們過於抽象、甚至連大人都難以掌握的永續目標分類? 從媽媽視角出發,這篇文章反思「適齡教育」的重要性,呼籲回歸生活經驗,引導孩子自然培養感受力,而不是過早背負理念的壓力。
2025/06/05
SDGs 成為教育顯學,但這樣的概念真的適合學前教育嗎? 當孩子還在探索世界,我們是否太早給予他們過於抽象、甚至連大人都難以掌握的永續目標分類? 從媽媽視角出發,這篇文章反思「適齡教育」的重要性,呼籲回歸生活經驗,引導孩子自然培養感受力,而不是過早背負理念的壓力。
2025/06/03
當媽媽後,我陪孩子從兒歌開始接觸英文。我們不是雙語家庭,只是透過音樂、繪本和生活互動,讓英文變得像遊戲一樣自然。孩子開口說出第一句英文的那一刻,我超級感動。這篇文章分享我們家的英語啟蒙歷程,也希望讓更多爸媽知道:英文不用完美,也能陪孩子快樂學習、溫柔長大。
2025/06/03
當媽媽後,我陪孩子從兒歌開始接觸英文。我們不是雙語家庭,只是透過音樂、繪本和生活互動,讓英文變得像遊戲一樣自然。孩子開口說出第一句英文的那一刻,我超級感動。這篇文章分享我們家的英語啟蒙歷程,也希望讓更多爸媽知道:英文不用完美,也能陪孩子快樂學習、溫柔長大。
2025/05/29
兒子8個月大時語言發展遲緩,每天陪伴訓練,從咀嚼肌練習、共讀繪本到音樂互動,一年內語言大躍進順利畢業早療。這篇文章記錄我們家的引導方法與親身經驗,分享語言刺激技巧與陪伴心得,給正在努力的你一些參考與力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找到適合的方法最重要。
2025/05/29
兒子8個月大時語言發展遲緩,每天陪伴訓練,從咀嚼肌練習、共讀繪本到音樂互動,一年內語言大躍進順利畢業早療。這篇文章記錄我們家的引導方法與親身經驗,分享語言刺激技巧與陪伴心得,給正在努力的你一些參考與力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找到適合的方法最重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