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 twins Mommy
近年來,SDGs(永續發展目標)已經成為教育界的顯學,尤其在國小階段,許多教材、繪本甚至課程都開始大量納入相關內容。這些看似高尚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和老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孩子被要求理解17項目標與細分分類,這些概念其實非常抽象,甚至帶有主觀判斷,對年紀尚小的學生來說,實在太過複雜。更令人擔心的是,這股「SDGs熱潮」正悄悄蔓延到學前教育。但我們是否該停下來問一句: 「學齡前的孩子,真的理解得了這些內容嗎?」
👶 為什麼我對學前SDGs教材說「不」
某天我隨口問了我先生:「你知道 SDGs 是什麼嗎?」
他愣了一下:「那是什麼?」 —— 這一刻,我更確定:連許多大人都說不上來的東西,我們卻想教給3~6歲的孩子,這合理嗎?
現在許多標榜「永續素養」的繪本或教材,開始在學前領域出現。
但孩子的認知尚未成熟,這些分類根本無法真正理解,更別說內化。 甚至可能變成填鴨式教學,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誤解與排斥。
🌱 我認為該怎麼做?
學前階段應該從生活出發,以日常經驗與自然觀察為主,慢慢培養孩子關心環境、人際與社會的感受力。
當他們到了國中,甚至14歲以後,有了更成熟的邏輯與價值判斷能力,再來學習SDGs的架構與分類,才是比較健康的做法。
教育不應該過早標準化教,更不該讓孩子背負不屬於他們的焦慮。
📌 結語
我不是反對 SDGs,而是希望我們在推動這些理念時,能多一點思考:孩子現在真的準備好了嗎?教育不該只是跟風,更應該貼近孩子的成長步調與理解能力。
SDGs 的價值值得傳遞,但更需要「適齡 × 生活化」的方式慢慢引導。畢竟,唯有真正理解,才有可能真正實踐。
💬 你也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疑問嗎?
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一起討論這些正在發生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想收到更多媽媽視角的觀點與資源?歡迎加入我的方格子,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走回內心最真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