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想和你們分享一幅讓我心動不已的畫作,以及它背後迷人的故事。
這幅畫是約瑟夫·安古柏蒂 (Joseph Inguimberty) 的《趕集歸來》(Le retour du marché)。光是凝視著它,就彷彿能嗅到1930年代越南北部鄉間,那混雜著泥土與青草的濕潤空氣。畫中熙攘的人群、頭頂貨物的婦女、慵懶的牛隻,都被藝術家以一種溫柔而充滿生命力的筆觸,凝固在時間的畫布上。
這不僅僅是一幅畫,它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扇通往過去的窗口。安古柏蒂這位藝術家,本身就充滿了故事性。他是一位來自法國的畫家,卻將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二十年,奉獻給了河內的印度支那美術學院。在那裡,他不像傳統的老師那樣,將學生禁錮在畫室裡臨摹,而是鼓勵他們走向戶外,去捕捉陽光在肌膚上、在樹葉上的真實跳動。他那自由不羈的靈魂,深深影響了一整代的越南藝術家,可以說,沒有他,越南的現代藝術或許會是另一番樣貌。
而《趕集歸來》這幅畫,正是他藝術理念最完美的體現。首先,你很難不被它那近乎正方形的巨大尺寸(204x200公分)所震懾。但真正令人沉醉的,是他將西方繪畫的厚塗技巧 (impasto),與東方獨有的內斂詩意,揉合成一種全新的視覺語言。那些堆疊的顏料,不僅創造了光影的層次,更賦予了畫面一種觸手可及的溫潤質地。
當然,這樣一件充滿故事與情感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自然也成了一則傳奇。2001年,它在新加坡佳士得以大約145萬台幣的價格尋得新主人。而在不久前,它再度現身香港佳士得的專場拍賣,最終的成交價,竟飆升至近五千萬台幣,刷新了藝術家個人的世界紀錄。
數字固然驚人,但真正觸動我的,是這串數字背後所代表的,那跨越時代與文化,依然能引起我們內心共鳴的,關於「美」的深刻見證。
希望這個故事,能為你的夜晚帶來一絲藝術的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