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lands House 畫廊|2025年6月6日-9月14日
這個夏天,如果你剛好在英國南部,請給自己一個緩慢的午後,走進Newlands House這座靜謐的十八世紀別墅——然後與一位你以為早已熟悉的名字,重新相遇。
《安迪·沃荷:我的真實故事》(Andy Warhol: My True Story)是一場截然不同的展覽。它不再只是重播《瑪麗蓮夢露》與《金寶湯罐頭》的視覺旋律,而是試圖撥開那層銀色紙箔般閃爍、卻始終距離感強烈的「沃荷神話」,讓我們看見其中藏著的某種溫柔與真實。表面之下,是更加私密的凝視
沃荷曾說:「如果你想了解我,只要看我的作品就好,我全部都在表面。」但其實,他一生最用心經營的,正是這道表面。
那頂假髮、那副墨鏡,以及在派對中沉默而警覺的身影——這是一場極其聰明的自我演出。
這次展覽由研究沃荷長達三十年的策展人珍·溫萊特教授策劃,她曾深入聆聽沃荷數百小時的私密錄音,與他的家人與工廠時期的夥伴建立深厚連結。這樣的親近感,讓展覽得以呈現一種罕見的內在視角,而不只是懷舊的回顧。
不是標誌,而是人
展覽中我最想看的,不是他經典的絲網印刷,而是那些少見的素描與短片。尤其是1966年拍攝的《Mrs Warhol》,由他在家中廚房拍攝,片中是他75歲的母親茱莉亞——那位長年與他同住、為他的作品題字、甚至代簽名字的女人。
那是一段既平凡又動人的影像。在熟悉的紐約背景中,沃荷竟是個拍母親唱歌的小男孩。這樣的片段,彷彿我們終於不只是觀察者,而是被邀請走進他的生活。
重複、消費與孤獨之間的藝術家
我們習慣將沃荷視為消費主義的預言家,仿佛他預知了未來社會會如此複製、一致、商品化——但其實他自己,始終是局外人。
這份距離感,也讓他的作品裡始終有種令人著迷的冷感美學。他既擁抱流行,也保持警覺。從早期素描裡對日常物件的凝視,到《一百萬美元鈔票》這樣幾乎虛構的作品,他始終在邊界遊走,像個精準而詩意的觀察者。
當代的回聲
展覽也邀請了多位當代藝術家,如David LaChapelle與Philip Colbert,展出向沃荷致敬的創作。這些作品不只是模仿,而是證明沃荷的語彙早已深植當代藝術的基因裡,轉化、流動,成為另一種存在方式。
我想,這不是一場要「再認識」沃荷的展覽,而是第一次真正地、有點赤裸地、用不太喧嘩的語調,讓你靠近這位始終矛盾又閃爍的藝術家。
在滿是拋光的不鏽鋼與閃光燈的表面底下,我們也許會找到,一些脆弱的筆觸,一點私密的哀愁,一段來自錄音帶深處的低語。
如果你也曾困惑過沃荷到底「是真的空心」,還是「只是躲起來」,那麼這場展覽,也許正為我們準備好一個可以慢慢靠近的入口。
—
📍Newlands House Gallery
🗓️ 2025年6月6日至9月14日
🎫 建議預約參觀|展期適合慢行,適合靜靜閱讀與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