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的技術與感知:那場靜靜發生的凝視練習

Pie-avatar-img
發佈於ART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那麼,這麼深刻的「觀看」,究竟該怎麼「學」、怎麼「教」?

答案是:它不是能靠背誦、整理成 SOP 的知識,而更像一顆需要時間、土壤與耐心的種子。它會在一次次的觀察、一場場的練習中慢慢發芽,甚至會在你「不刻意追求」的時候悄然開花。

可能是在一片模糊與不確定中,你突然感覺到某種結構正在成形;也可能是在你靜靜凝視某個人、某個場景時,突然發現——你真的「在那裡」了。

這樣的觀看,不是技法的堆疊,而是一種關係感知的轉向——從「我要畫出驚人的作品」,到「我與這片風景,我與這個人,我們之間此刻有真正的連結嗎?」

raw-image

就像維梅爾筆下的《畫家的畫室》,畫面不只是靜物的描繪,而像是對觀看本身的凝視:畫家低頭專注、模特兒靜默等待,連窗外灑進來的光線,都彷彿在提醒我們——真正的觀看,是一場彼此的允許,一場無聲的同在。

​有時,最真實的觀看,往往來自放下控制、全然在場的時刻。

​三篇關於「看」的對話,走到這裡,也走進了一種慢慢展開的空白。我們從眼睛走進心,再從心回到身體與感知——你有發現嗎?觀看從來不是單一視角,而是一場與世界共振的邀請。

​希望這段旅程,能為你開出一點小小的縫隙,讓觀看這件事,不再只是「用眼」,而是一次次溫柔地「在場」。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凝視練習,記得也留給自己一點空白與安靜。願我們在每一次凝視中,都能更靠近自己,也更靠近這個美麗的世界。謝謝你陪我走完這趟觀看的旅程。

-

希望這些練習與思考,能在你日常的角落靜靜發芽,讓你的眼睛與心靈,變得更加柔軟,也更加寬闊。未來還有很多故事等著我們一起探索,我會繼續寫下去,也許下一次,我們會在另一段故事裡再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習筆記
2會員
74內容數
目前以過去學習的筆記紀錄為主
學習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6/04
你以為你在看「他」,但其實你正在看「你自己」。 觀看不是單純的接收,而是一場內在的映照。莎士比亞曾說:「眼睛終究只能畫出它所看見的,卻無法認出你深藏的心。」我們透過眼睛觀看他人,卻常常看見自己未被意識的情感與想像。
Thumbnail
2025/06/04
你以為你在看「他」,但其實你正在看「你自己」。 觀看不是單純的接收,而是一場內在的映照。莎士比亞曾說:「眼睛終究只能畫出它所看見的,卻無法認出你深藏的心。」我們透過眼睛觀看他人,卻常常看見自己未被意識的情感與想像。
Thumbnail
2025/05/31
這篇文章用輕鬆的語氣,談幾何其實不只是圖形或數學,而是一種讓我們慢下來、重新感覺空間的方式。當我們靜下來時,幾何就像一種節奏,讓我們開始真正「看見」。它不是讓人理解,而是讓人感受;不是形式,而是一種能讓我們停下腳步、被觸動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5/31
這篇文章用輕鬆的語氣,談幾何其實不只是圖形或數學,而是一種讓我們慢下來、重新感覺空間的方式。當我們靜下來時,幾何就像一種節奏,讓我們開始真正「看見」。它不是讓人理解,而是讓人感受;不是形式,而是一種能讓我們停下腳步、被觸動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5/28
你以為自己在看,其實只是瞄了一眼。 在創作裡,「看見」從來不只是眼睛的事情——它是一場與世界的深度對話。 這篇文章,想帶你走進觀看的另一層次: 從莎士比亞的詩句到蒙娜麗莎的凝視,聊聊我們怎麼在日常中學習「真正地看」,而不只是擦身而過。 一起在這場細雨裡,為心打開一扇窗。
Thumbnail
2025/05/28
你以為自己在看,其實只是瞄了一眼。 在創作裡,「看見」從來不只是眼睛的事情——它是一場與世界的深度對話。 這篇文章,想帶你走進觀看的另一層次: 從莎士比亞的詩句到蒙娜麗莎的凝視,聊聊我們怎麼在日常中學習「真正地看」,而不只是擦身而過。 一起在這場細雨裡,為心打開一扇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前言 底下想分享最近看到的一套認知過程和學習方法,也是我為自己簡單整理下來的重點概要,也順便將內容放上來,內容會簡述認知過程、如何練習、如何降低認知負荷。 刻意練習 在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到: 棋類新手和中高水平棋手的工作記憶都差不多,差別就在於高手透過學習經驗積累在長時記憶中建立很多大組塊
Thumbnail
前言 底下想分享最近看到的一套認知過程和學習方法,也是我為自己簡單整理下來的重點概要,也順便將內容放上來,內容會簡述認知過程、如何練習、如何降低認知負荷。 刻意練習 在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到: 棋類新手和中高水平棋手的工作記憶都差不多,差別就在於高手透過學習經驗積累在長時記憶中建立很多大組塊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唯有透過藝術思考,我們才能掌握變化的瞬間,進而改變時代、顛覆眾人的價值觀,創造新的典範。
Thumbnail
唯有透過藝術思考,我們才能掌握變化的瞬間,進而改變時代、顛覆眾人的價值觀,創造新的典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揭露了『創意的生成』的經典步驟,並講述瞭如何從蒐集資料、消化吸收到讓潛意識為你工作,最後實現創意誕生的過程。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冥想方式,強調了靈感來自於潛意識的重要性。透過探討顯化法則和影響生活的時間認知,提供讀者看待目標與夢想的全新角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揭露了『創意的生成』的經典步驟,並講述瞭如何從蒐集資料、消化吸收到讓潛意識為你工作,最後實現創意誕生的過程。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冥想方式,強調了靈感來自於潛意識的重要性。透過探討顯化法則和影響生活的時間認知,提供讀者看待目標與夢想的全新角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