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日常用紙,分得很清楚,比如廁所用紙(toilet paper)只在廁所裡使用,不會拿到餐桌上擦嘴。餐桌上是用餐巾(napkin)擦嘴,比較隨便一點的,用面紙(Kleenex)擦嘴。廚房裡用的是廚房紙巾(paper towel)。
相較之下,台灣人通常面紙衛生紙不分,因為加油站或賣場裡常會贈送廉價面紙,累積多了用不完,乾脆拿到廁所使用,但面紙是不能丟馬桶的,因為在水中無法分解,久了會把化糞池給塞住。
在台灣的餐桌上,尤其是一般餐館,都會擺上抽取式衛生紙或面紙,給客人在飯後拿來擦嘴巴或擦手。外面館子提供的抽取式衛生紙或面紙,通常輕薄短小,即使只是擦嘴,一次也要抽好幾張才夠用。
婚後,我曾多次到美國公婆家中做客,在美式生活中,有一樣東西深得我心,就是用餐後,是使用棉布餐巾來擦嘴,棉布的觸感讓人感到愉悅,充滿質感。
真的很難想像,只是一塊簡單的棉布餐巾,就能夠改變用餐的氛圍。
因為這個緣故,結婚二十幾年來,我們家用餐時,一直都是使用棉布餐巾。這些布餐巾,剛開始有的是結婚禮物,有的是去美國探親時順便採買的。後來四個孩子全部來報到後,2012年最後一次全家去美國探親,然後就沒錢再全家去美國探親了。等到手上的布餐巾全部汰舊,我就展開了不定期縫製布餐巾的習慣。
從小總看見母親在縫衣機前做衣服,雖然我沒學,卻對縫衣機能做的事充滿好奇。三十歲那年,我花了一大筆錢買了自己的第一台縫衣機,用了幾十年,現在仍在使用,實在太划算了。
當初買了縫衣機,獲贈幾堂基礎課程,去學了一些基本技巧。雖然不會做衣服,但一些簡單的工,比如做窗簾、床單、床包,修改長褲長度,或是長袖改短袖,都難不倒我。收養兩個女兒之後,還曾經特地去跟老師學做簡單的童裝,學會幫女兒做蛋糕洋裝。

老大六歲時,我幫她做了這件細肩帶蛋糕洋裝

幫兩姐妹做了同花色的蛋糕洋裝
總而言之,能夠使用縫衣機做一些事,實在太有用了,我很慶幸自己會使用縫衣機,家中所有的窗簾、床單、床包、餐巾等等,都能一手包辦。
最近買到很漂亮的台灣棉布,又縫製了一批布餐巾,女兒好喜歡那花色,真的讓人看了心情舒暢,一種幸福的感覺吧。

自己親手縫製的布餐巾
家裡很少買面紙,每次買一疊五盒,都可以用好久,因為我們用餐都是使用布餐巾,可以大大省掉面紙的用量。我們較少用一次性的用品,出外用餐一定會自備碗筷湯匙,主要原因是安全和質感──安全上,免洗筷有漂白劑,拿塑膠湯匙喝熱湯有塑化劑溶出的風險,盛飯盛湯用的紙碗或保麗龍碗也一樣不健康,而且,自備不鏽鋼餐具吃飯,比用保麗龍或紙餐具吃飯,感覺更好吃呢。
對我們家來說,餐巾的清洗已成例行公事,不覺得麻煩。每天晚上將當天使用的餐巾,浸泡在溫熱水中,加點洗衣精和過碳酸鈉,靜置幾分鐘讓油污分解,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放洗衣機脫水之後,掛在衣架上晾乾,或是丟烘衣機烘乾,十分容易。
想為生活增添一點質感嗎?可以試試布餐巾。


* * *
農產品表單
https://forms.gle/kYHmkEJdxWmGDAL37
務農基金贊助
郵局帳號:(代碼700) 000-1449-0588839
戶名:許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