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人民擁有平等參與公共政策的權力.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具有集會結社、言論自由、公民權、選舉權.台灣在1996年進行第一次總統全民直選,到了現在也快30年了.但台灣人從一開始的期待再到現在的失望是怎麼變成的?今天的完結篇就來講這個問題
在解嚴後到第一次總統民選的民主化初期,人民有著很高的期待.剛結束了威權統治、有了言論自由、人民能參與政治,當時人們對民主有很多美好的想法.2000時首次政黨輪替,陳水扁政府一開始也讓很多人抱有期待,但這也是藍綠惡鬥的起始點,社會撕裂與對立在此時開始.扁政府的改革也有限,人民開始懷疑與思考政黨輪替是否就一定是進步.2004後陳水扁身陷貪污風波,民主制度本該是讓政府公開透明,杜絕貪污的發生.結果一國元首卻就是貪汙犯,讓人民對民主產生了懷疑與失望
2008後馬英九當選,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人民對於再次政黨輪替也是樂觀其成,但馬政府執政一開始就遇到了金融海嘯,台灣的經濟出現了負增長,同時2009發生了八八風災,馬政府被指責救災不利.一開始馬政府因這兩件事而民調不好看,但之後逐步穩定,民調也逐步平穩.馬政府第一任期可以說是安全過關,但第二任就是災難了.從2012年的油電價雙漲為開端,在往後四年發生了許多社會事件與公民運動.經過了第二次政黨輪替,藍綠鬥爭依然如此,人們逐漸感到疲乏.房價的不斷高漲但薪資沒有跟著漲,年輕人的買房壓力業來越大,在同個時期學運與公民運動也不斷發展,2013百萬人送洪仲邱的白衫軍、2014反服貿太陽花學運、2015反課綱運動.年輕世代在此時帶著他們的不滿投入政治活動中
2016年民進黨再次政黨輪替,還完成了完全執政.人民經過了馬英九的第二任期,因為當時過於失望,對於再次執政的民進黨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民進黨也進行了多項公共建設與啟動了許多改革,但許多政策執行不力,高房價與青年低薪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期待與失望互相交織.且越來越多人覺得民進黨一直操控意識形態不注重民生,導致人民對民進黨失去信心,也對民主逐漸失望,讓們人民覺得選誰都一樣,選前承諾過的東西選後就跳票,大家都依樣爛
民主制度是讓人民能一人一票選出政府,再用公民的權力監督政府.人民有著自由,不會因言獲罪.但這些在現實的壓力之下變的虛無飄渺.買不起的房子、追不上通膨的薪水,好像就算能批評政府也改變不了什麼,選了別人上來還是沒有改變.民主解決不了貧富差距和房價高漲,政治對立導致了社會撕裂,政黨貪汙卻也無能為力.台灣人對民主的失望,多半是對民主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失望(高房價、薪資問題、少子化、政治鬥爭、物價通膨)
在我研究台灣民主和政治圈的問題這段時間,最常感就到的除了無力就是無奈.看著政治圈整天在吵,社會的裂痕無法修護,只感到失望.認同民主喜歡自由,但看著那些民主無法解決的問題除了無奈還是無奈.這個系列雖然結束了,但只是這個系列的結束.不代表民主的議題講完了,社會上永遠有講不完的議題.以後有機會也會在討論政治議題,我接下來也會寫不同議題的文章,繼續進行屬於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