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雨天炎天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年:2000年(原文出版於1990年)
出版社:時報出版
這本書是村上和攝影師村1988年前往希臘亞陀斯半島(5日)和土耳其邊境(21日)的旅遊紀實,並依據前往國家分為二大部分,分別是希臘篇與土耳其篇(十分簡單明確的分篇啊!)。
希臘篇雖是介紹希臘,但絕非認知中那個把世界藍和白用光的希臘,而是少為人知的希臘正教聖地亞陀斯,那是一個享有安全自治權的島嶼,大約有2,000名僧侶於此進行刻苦修行,並實施嚴格制度,包含限制外界入島人數與天數,將「世間」的干擾降至最低,而村上和友人在這4天3夜(實際上意外成為5天)過程中,參訪一個又一個或莊嚴或簡樸的修道院,品嚐一份又一份的露可米、利久酒,和希臘咖啡 ,有遇到和善熱情的神職人員妥善照顧指引,為旅程增添暖意,也有遇到專注修行不喜打擾的僧侶,嚐到泡水膨脹的發霉麵包,以及面對彷彿永遠也走不完的岐嶇道路。
而土耳其的旅程則是更充滿緊張刺激的冒險,1960-1980年代的土耳其不同於如今我們旅遊至土耳其的印象:熱氣球、番紅花料理、土耳其藍眼睛和各式美味優格、冰淇淋,當時的土耳其尚經常有軍事政變,人民生活不易,空氣中瀰漫著肅殺的氣息,是令人擔心的國度。相較於當時早已列於已開發國家的日本而言,不難想像,這趟旅程帶來的衝擊。
過程中,有遇到拿出萬寶路(吸菸有害健康!)就可以聊很久的軍人,也有熱情到反而令人手足無措的阿伯,還有舌燦蓮花的地毯商,以可以看到當地知名的凡貓為招牌,只要踏進去,大概出來時手上至少有一張地毯(後來發現,似乎地毯商家都有一隻凡貓),還有,令人害怕卻一直無法聽懂對方表意,但一直被強迫看眼白的守備軍(後來猜測可能是看到攜帶照相設備以為是記者,希望可以傳達他受到攻擊的傷害),也有因文化差異,而使得穿著短褲上街村樹,在土耳其卻引起當地人側目,更有因為水土不服,導致一杯水卻似乎讓人拉肚子拉到少了1/3條命的悲慘夜晚。
這點點滴滴、每一時刻,化成文字,定格於影像,存在村上及松村君的心中,並轉化成這本《雨天炎天》,帶領讀者認識1980年代末的希臘與土耳其,以單純旅人的角度,看著二個城市的日常(在地人的生活)卻不平常(一般地方恐怕不會如亞陀斯一般完全不准女性進入吧!)
如同《旅行的意義》一書所傳達的概念,旅行正是透過新地方、新人物的接觸,擴大了人們的經驗值,豐富化個人的基模,使我們能夠拓展視野,以不同的角度觀看世界和自己,這樣的成長和改變或許不會在旅行結束就立刻展現,但可能會人生中的某一個時刻,使我們作出更好的選擇,至少,這段經驗將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和讓我們看到《雨天炎天》、《遠方的鼓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