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作者:李欣頻
出版公司:東觀國際文化
《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是作家李欣頻的早期著作,以課堂概念出發,從如何在意外頻傳的時代活下來(極具衝擊的第一堂課,大概很少有創意課一開始竟是教學生好好的活下來),相信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獨特的生命驚喜,提供有志朝向創意發想的學生一個參考建議,包含如何厚實自己的專業與創意。本書不只著眼於如何在工作、個人專業上如何自我培力,也鼓勵青年如何為自己的人生找到合適方向,以更具創意的方式規劃和實踐人生。本書後來進一步延伸成為一組套書,包含「十四堂人生創意課2: 創意→創造→創世」、「十四堂人生創意課3: 50個問答+筆記本圓夢學」,對於有志朝向行銷傳播、廣告文化和藝術創作等領域的學子可以參考。
但我在此想分享的,主要是從書中讀到幾個有趣增加創意的方法,這不僅限於從事創作類工作的人,也蠻適合想為自己生活多有變化的人可以思考的方向,作者提到一個概念,人生只有一種版本,透過電影(和書籍),我們可以虛擬扮演各種不同角色和做出抉擇,這有助我們在人生轉折處做出比較聰慧的判斷(第91頁)。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觀點,值得思索。
一、如何看電影(書):電影集合眾人之想像力,而且是濃縮成2小時的戲劇性結晶(第39頁)。,所以作者提出在觀看電影時,可以將自己轉換成不同的角色,包含主角、主角的對手(想想看,他漏掉什麼導致結果不如意)、攝影師(如何取景運鏡)、導演(如何編排掌控全劇)、編劇(劇本是否有其他可能發展?如何改編?)
二、如何善用五感:參考電影《愛你的五種感覺》(The Five Senses),想像如何利用五感感受世界,如果某一感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你想接觸什麼、嚐試什麼、記得什麼,這可以幫助自己更加善於用不同的感知來體驗生活,而不僅僅是「眼見為憑」。
三、如何旅行:唯有把自己當成當地人,誕生於該地重新學習生活,學會自主及與人協調,你才能在原來的思維模式外,在旅行時裝入新的東西回去(第95頁),例如去巴黎,可以參觀博物館,也可以問問看當地人是在那裡喝咖啡,在西班牙,體驗一下當地坐息,將自己視為當地人生活,吸收不同的體驗。
四、不在「既有」之中做第一,而是在「無中生有」裡生出自己的唯一(第117頁):成長過程中,我們可能一直設定著目標,例如要成為全班第一名、在職上要如同某一位前輩,這在剛開始是一件好事,激勵自己學習往目標邁進。但,這世上終究只有一位黃仁勳、只有一位比爾蓋茲、只有一位韓江,如果只是不斷地學習模仿,終究會遇到瓶頸,因為你()終究不是那個人。因此,學習「不在『既有』之中做第一,而是在『無中生有』裡生出自己的唯一」,可以幫助自己找出定位與發展方向,像是是否可以試試AI領域結合心理學呢?文學創作、藝術治療融合科技輔具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當代使用的工具、知識都是過去20、50年中陸續開展而來,試想民國初年我們的祖輩,會有想過有一天我們可以只帶著手機出門就完成一天大小事嗎?善用喜好、優點,找出特色為自己開創新的可能,打造自己的唯一,你的世界會更加寬闊。
五、最大的設限中展現最大的自己(第120頁):看似衝突的2個概念,其實在生活中時時可以出現,例如100萬元的預算要做出數倍的成效,而在旅遊服務業,也常有顧客常有意想不到的要求,考驗著旅宿業者如何順利完成。人生本就是面臨著一連串的考驗,與其抱怨,不如盤點手中擁有的工具,完成任務,甚至做得更好,將其視為展現實力和能量的挑戰,相信可以讓自己在面對每一次的試煉中,不斷成長茁壯,成為更強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