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修煉| 從《機智住院醫生生活》看住院醫師的辛酸與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幾年韓國醫療劇頗受歡迎,從<<浪漫醫生金師傅>>、<<機智醫生生活>>、<<車貞淑醫生>>、<<外傷重症中心>>,到最新的<<機智住院醫生生活>>,經常能讓人笑中帶淚,感同身受。

相較於歐美劇集如<<實習醫生格蕾>>、<<怪醫豪斯>>(抱歉我看過的不多),怪誕罕見的診斷,浮誇煽情的人物互動,我一直覺得韓國在拍攝醫療劇的操作細節、人物心理、情節發展,都較為合理及貼近現實 (恩,可能金師傅除外)。

劇中也經常不避諱地反映出醫療現場的困境和體制問題 ,不難窺見韓國與台灣有著相似的醫療處境。(但我覺得台灣不會走到罷工那一步,沒有那麼團結的)


<<機智住院醫生生活>>講述四位婦產科新進住院醫師,從菜鳥逐漸磨練成長的歷程。

在拿到專科以前,應該所有醫生都經歷過這段「能力大躍進」時期,劇中場景把我拉回那些無數個值班和同儕奮戰的時光。


剛開始獨當一面的惶恐,明明不知道該怎麼做,卻總有一堆事等著你。

與同梯既合作又互相競爭的矛盾心態,希望大家一起活下去,又怕自己是唯一死在沙灘上那個。

總是在比誰值班最帶屎誰最清涼,但是準時下班看同事沒吃飯又覺得良心不安。

分配跟到的主治醫師和團隊就像抽機會與命運一樣忐忑,務求把病人、護理師、主治都服侍得妥妥貼貼。

有機會就大口扒飯把自己餵飽,因為下一餐常常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打電話不管報case或是請求支援都是件困難的事,該call 沒call會被罵,不該call卻call 了又被嫌煩。


(以下有劇透)

(以下有劇透)

(以下有劇透)


第七集的劇情點出了現實醫療環境的困難。婦產科在各方面需要與急診、麻醉、小兒,甚至外科的合作來救治病患,然而,每個科都已經是負荷滿載應接不暇。

醫療很多時候需要多專科跨團隊的合作,特別是急難重罕病,但是現實中的醫院人力不足,人員過勞,最後就是互相抱怨指責,因為誰都沒有能力再多體諒別人一點。

急診科想趕快讓孕婦離開急診室緩解病人壅塞。

兒科說不要再把寶寶塞進嬰兒室了,就算有床但沒人顧。

麻醉科說全部手術都在排隊,一台插進來後面就要等更久。

該休假的總醫師具道圓因為睡過頭沒辦法出國,卻還是在休假期間開了急刀。

兒科醫生在嬰兒室對著要求讓新生兒入住的思備說:「我們人手不夠,你不看新聞的嗎? 我們小兒科沒有人應徵,也沒有第一年住院醫師,本來的人手還一個個辭職,所以我已經連續值班幾乎36小時沒睡了。」

醫生的超長工時,不正常作息,是家常便飯。30多小時值班並非誇大,我在實習醫生階段時,若是值周日的班,工作時間便是從當天早上7點交班,值到周一早上7點,然後接著開始周一白天在原本科別單位的工作,直到下午5點下班,但如果病歷補不完,也會留到更晚才離開醫院。這34小時當中並沒有明確的休息和睡眠時間,半夜時護理站會盡量避免呼叫醫生,讓我們小睡一會兒,但如果病人有狀況,那也沒辦法,即使再疲累也得打起精神處理,隔天依然照表操課。

在台灣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實施88工時及值班後補休,上述這些狀況應有所改善。然而對於未受限制和保障的主治醫師來說,就是另一個地獄了。

雖然最後,這些過勞的「肝苦人」,面對病患的緊急狀況,仍然會選擇榨出最後一絲力氣,同心協力以拯救病患為先,但台灣在現實中,病房關床,刀房缺人開不了刀,沒有神經專科醫師會診,可沒有這麼浪漫。


那些年值班的日子,就這樣笑著、罵著、哭著走過了。疲累的身體和靈魂,幸福很單純,只要半夜值班有機會到醫院地下街買個麥當勞,把薯條舖滿餐盤紙上,或是能慢慢吃完一杯冰旋風,就感到幸運又富足。

終究,我們都長成了不再怯懦,能獨當一面的樣子,但是,迎接我們的未來又會是什麼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10會員
101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2025/06/02
下一次「疫起」,還有多少個胸腔科、感染科、急診、重症ICU醫師足以在第一線守護民眾? 還有多少護理師願意冒著風險沒日沒夜輪三班在病房照護病患? 為何我們會天真地認為在醫療崩壞進行式中,下個疫情來襲受害的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2025/06/02
下一次「疫起」,還有多少個胸腔科、感染科、急診、重症ICU醫師足以在第一線守護民眾? 還有多少護理師願意冒著風險沒日沒夜輪三班在病房照護病患? 為何我們會天真地認為在醫療崩壞進行式中,下個疫情來襲受害的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2025/05/27
PGY學員就像當年的我,懵懵懂懂看著前輩的身影。 我很高興,能夠將這份感動傳承,這是書本和期刊,或ChatGPT都無法教的事。
Thumbnail
2025/05/27
PGY學員就像當年的我,懵懵懂懂看著前輩的身影。 我很高興,能夠將這份感動傳承,這是書本和期刊,或ChatGPT都無法教的事。
Thumbnail
2025/05/19
「壞消息告知」的重點,在於透過同理與坦誠溝通,提供支持與資源,協助病家做出符合自身與病患最佳利益的決定。 所謂「幽谷伴行」,面對不可治癒的狀況,在黑暗中陪伴病人及家屬,共同探索前方的光,而不是任其在黑暗中恐懼、無助,這便是醫療團隊能給予的「希望」。
2025/05/19
「壞消息告知」的重點,在於透過同理與坦誠溝通,提供支持與資源,協助病家做出符合自身與病患最佳利益的決定。 所謂「幽谷伴行」,面對不可治癒的狀況,在黑暗中陪伴病人及家屬,共同探索前方的光,而不是任其在黑暗中恐懼、無助,這便是醫療團隊能給予的「希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後來我便離開了大寮那間醫院,因為實在太累了、工作量繁雜又重、薪水也不高 加上每次晚餐都無法好好吃完,導致胃痛>< 但那間醫院真的是正妹護士海,只是大都結婚了 離開後到一家位於屏東的診所工作 真覺得這間的醫師(老闆)可以排名南部最好老闆前幾名 客氣和善、也從不發脾氣、待人親切 而我在這間診
Thumbnail
後來我便離開了大寮那間醫院,因為實在太累了、工作量繁雜又重、薪水也不高 加上每次晚餐都無法好好吃完,導致胃痛>< 但那間醫院真的是正妹護士海,只是大都結婚了 離開後到一家位於屏東的診所工作 真覺得這間的醫師(老闆)可以排名南部最好老闆前幾名 客氣和善、也從不發脾氣、待人親切 而我在這間診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是寫關於院內專業醫療的故事,複雜度可能跟一般故事不一樣,因為我在寫醫療這一塊,除了分享一般民眾之外,我還是想投予文章給其它醫療人員相關網站,所以想了一下,把文章分設等級(因為我醫療筆記EX寫的比較相關醫療人員,所以我盡量有翻譯一些術語部分),也是之後的分享文章鋪路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是寫關於院內專業醫療的故事,複雜度可能跟一般故事不一樣,因為我在寫醫療這一塊,除了分享一般民眾之外,我還是想投予文章給其它醫療人員相關網站,所以想了一下,把文章分設等級(因為我醫療筆記EX寫的比較相關醫療人員,所以我盡量有翻譯一些術語部分),也是之後的分享文章鋪路
Thumbnail
護理師這個工作,做得越久越看盡人世間冷暖,而在於每個上班的時間點,都有不同的醫療故事,近日看到facebook有人分享的護理師度過這個過年上班日記,真的蠻寫實的一個情況,就讓大家知道一下過年的上班(也剛好讓我回味這10年來的過年班.....)。
Thumbnail
護理師這個工作,做得越久越看盡人世間冷暖,而在於每個上班的時間點,都有不同的醫療故事,近日看到facebook有人分享的護理師度過這個過年上班日記,真的蠻寫實的一個情況,就讓大家知道一下過年的上班(也剛好讓我回味這10年來的過年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