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不是說不出,是還沒準備好。
這裡是我與世界之間的補白。
《如果人生有一本說明書》餘溫之後的夜晚,有時不煮飯、不看劇、不說話,只想靜靜坐著,想一個問題:
如果人生真的有一本使用說明書,會不會就比較不容易搞砸?
常常想,與其是那種要寫長篇大論的填空題,不如人生可以像選擇題,有現成的 ABC 選項,只要做選擇就好,不需要額外解釋,不需要對模糊的題幹做出太多揣測。
可惜人生偏偏不是。
它更像是一整本空白頁,要你邊活邊寫。你寫下什麼,就得自己負責。
【填空題的人生,是一種消耗】
時常在每一個選擇面前陷入沙盤推演——
如果選擇 A,三個月後會不會更累?
如果選擇 B,別人怎麼看?
如果什麼都不選,是不是就代表放棄了?
別人說這是謹慎,總覺得這不是謹慎,是迷茫地不敢錯。
不是怕錯,而是太累,懶得再去承擔錯誤的後果了。
有時會想:
「如果早知道是這樣,當初就不該……」
「是不是乾脆不要選,反而會比較輕鬆?」
可惜人生沒有退貨機制。
做下的選擇,就是簽下的合約,即使不滿意,也只能繼續往下活。
【學過最深的一課,是人與人的關係】
回頭看人生,最有感的不是成就感,也不是挫敗,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那些曾經以為的情誼、陪伴、連結……最後都成為一種內耗。
如果能重來,會選擇只維持一種「淡」的人際關係。
不用太熱,不需太近。點頭之交就很好,說早安說再見就可以。
因為,越深的關係,越容易失望;越期待,就越難坦然。
不是變冷漠了,是學會了保留力氣,給自己。
【說明書也許不存在,但學會了「有意識地選擇」】
現在不再期待有一本現成的說明書得知該怎麼做了。
而是學會在每一個選擇面前,提醒自己:「你正在做選擇,而你也可以改變選擇。」
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選錯就全盤毀滅。只是多一段繞路的時間,多一點學會放過自己的能力。
選擇題也好,填空題也罷。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有的只是:你有沒有願意繼續走下去的心情。
【寫在門後】
如果真的有人發行過一本「人生說明書」,希望那不是一本教人怎麼成功的書。
而是一本能在你困住的時候,拍拍你的背,輕聲告訴你:
「你沒有走錯路,你只是剛好走得比較慢一點而已。」
「沒關係,這題你想先跳過也可以。」
「有時候放棄,不是放棄自己,是放過自己。」
不是寫給別人,而是寫給那個總是默默做選擇、默默扛責任的自己。

<家裡頂樓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