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與驗證,相較於其他產業,對一般大眾而言相對陌生,但實際上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凡是與電子電氣相關的產品,不論是進口或外銷,都必須經過一系列如安規(Safety)、電磁相容(EMC)、射頻(RF)及可靠度(Reliability)等測試與驗證,確保產品的安全性與品質。
台灣在過去數十年間,因電子及資通訊產業的快速成長,帶動了本地檢測驗證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累積了豐富的專業經驗與能量。從筆記型電腦、手機、網通設備、工業電腦等ICT產品,到家用電器如冰箱、烤箱、照明設備,再到新能源相關應用如電動車、太陽能板、風力設備,以及物聯網裝置如智慧穿戴與智慧家庭產品,這些都涵蓋在電子電氣檢測驗證的範疇內。
我們的目標是確保消費者所使用的產品,在安全性、性能、可靠度、電磁兼容、連網功能及資安等面向,均符合國際標準,進而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與財產權益。
台灣電子產業的崛起,可追溯至1980年代政府的產業政策推動。在蔣經國總統的倡議下,孫運璿與李國鼎兩位重要推手帶領下成立了工研院與新竹科學園區,成就了今日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及資通訊領域的領先地位。而電子電氣檢測驗證產業,也隨著產業發展同步壯大,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雖然檢測驗證看似離我們遙遠,實則深植於各產業與生活場景中。無論是紡織、機械、零售、食品、電子、汽車、航太、船舶或能源產業,產品品質與安全、企業品質體系等皆仰賴檢測與驗證的支撐。從台灣歷年來的食安事件、國際間因電池或家電設備引發的事故,到物聯網與行動應用盛行後的資安威脅,這些都反映出檢測驗證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檢測驗證機構的分類
整體檢測驗證產業主要可分為以下四類:
1. 國際驗證機構:多為歐美私人企業,歷史悠久(多超過百年),不僅具備完整的認證資格,也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品牌競爭力強。
2. 本土實驗室:多與國際機構或政府單位合作,須通過對方嚴格的稽核與測試程序,確保品質與符合性。
3. 政府機構:如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負責安規與EM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管無線射頻與通訊類產品。
4. 財團法人機構:依據國家發展策略推動研發與檢測服務,如:
o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汽車
o 工研院量測中心(ITRI)—太陽能
o 台灣電子檢驗中心(ETC)—電子零組件
o 電信技術中心(TTC)—電信與資安
國際檢測驗證機構類別與專長
領域
代表機構
食品、紡織、民生與工業
SGS、Bureau Veritas、Intertek、Eurofins
船舶檢驗
DNV-GL、BV、ABS、LRQA
軌道車輛
Dekra、Applus+、TÜV SÜD
品質系統
BSI、SGS、Bureau Veritas
電子電氣
UL、CSA、TÜV Rheinland、Intertek、BV 等
電子電氣檢測的專業區塊
在電子電氣領域中,常見檢測類別包括:
1. 安規(Safety):UL、CSA、TÜV Rheinland、Intertek、Bureau Veritas、Dekra 等
2. 電磁波(EMC):Bureau Veritas、SGS、Dekra、Intertek、UL 等
3. 射頻(RF):Bureau Veritas、SGS、Dekra、Intertek、UL 等
4. 行動通訊(Mobile):Bureau Veritas、SGS、Intertek
5. 可靠度(Reliability):Dekra、SGS、Intertek
外商驗證機構的在地化策略
外商進入在地市場的策略包括:
1. 設置辦公室+合作本地實驗室
2. 直接設立分公司與實驗室(規模足夠時)
3. 併購本地實驗室進行快速布局
例如:
· Bureau Veritas 於 2005 年併購誠信科技
· Dekra 於 2015 年併購快特電波
· SGS 於 2016 年併購程智科技
人才與未來發展
我自半導體及科技產業轉入檢測驗證(TIC)領域,至今已十八年,深刻體認到此行業與人們日常的密切連結。可惜的是,台灣的大學目前尚未設立相關科系,導致產業需仰賴跨領域培育或內部訓練。而人才與團隊正是此產業的核心資產,不僅影響公司中長期績效,也關乎市場競爭力。
檢測驗證作為每一項創新產品上市前的第一道關卡,是了解最新技術趨勢的絕佳切入點。期盼未來有更多年輕人才投身此一兼具專業與成就感的產業,共同守護產品安全、推動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