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至,北半球迎來白晝最長之日,陽氣鼎盛,以及萬物繁茂。
【夏至避暑北池】唐朝 白居易
六月二十日微風臺,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水,水底魚兒納涼忙。
六月二十日,我在微風臺上避暑,
綠樹成蔭,夏日白晝顯得格外漫長。
樓台的倒影映入池水當中,
連水裡的魚兒都在忙著躲到陰涼處乘涼。
這首詩不僅描繪了夏至時節的自然景象。夏至日午後萬物避暑、心神寧靜的美好畫面,語言優雅,畫面清涼,傳遞出一種靜謐清涼的生活情趣,也提醒我們要放慢腳步,傾聽自然。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陽極陰生,鹿角自然脫落。
二候蟬始鳴:雄蟬感陰氣萌動,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喜陰藥草「半夏」於濕熱中萌發,象徵陰陽交替。
【生活起居建議】避暑養心
避暑防濕:午後雷雨頻發(夏雨隔田坎),外出攜雨具;避免正午暴曬
中午前後,適當午休,調養心神。
忌情緒起伏過大,以養心為主。
忌貪涼:避免長時間吹冷氣、吃冰飲,以免寒濕內侵
【推薦食材】清補為宜
* 養心安神:蓮子、百合、茯苓
* 清熱祛暑:綠豆、冬瓜、苦瓜、薄荷
* 補氣養陰:山藥、銀耳、黃耆水
* 生津解渴:西瓜、楊梅、荔枝,但體寒者適量
【經絡與穴道保養】養心健脾
* 內關穴(手腕橫紋上三指):安神寧心,緩解焦躁。
* 足三里(外側膝下四指):健脾和胃,增強消化。
* 大椎穴(頸後隆起骨下):溫陽散寒,適合艾灸或熱敷。
* 輕拍心包經(從腋下至指尖):疏通氣血,預防暑熱淤堵。
【芳療應用】解暑舒心
* 安神配方:薰衣草+乳香+苦橙葉+基底油,塗抹心包經,助眠靜心。
* 祛濕配方:廣藿香+薄荷+葡萄柚+基底油,按摩脾經,促進代謝。
【易經智慧】陽極轉陰
夏至對應《易經》姤卦(䷫),象徵「一陰生於陽極」。此時陽氣達頂峰,陰氣初萌,提醒我們:
盛極當收斂:如《周禮》記載,古人夏至祭地、百官休沐三日,意在順應陰陽轉化,戒驕戒躁。
人生如節氣:范成大詩云「夏至陰生景漸催」,萬物極盛後必有收斂,處世宜留餘地,靜待生生不息。
順勢而為,陰陽互根:正如人生中的高峰,也是內省與轉化的最佳時機。懂得「收」,才能更穩健地「進」。
節氣交替,萬物有序,在這個陽氣最盛的一日,我們一起順應天地之道,養心調神,靜觀內在的變化。在最長的白晝裡,以清涼心觀照萬物,蓄力待秋。
樂漢芳祝福大家,夏至安康,心靜自然涼。
#夏至養生 #節氣漢方 #樂漢芳 #漢方生活從親自手作開始 #二十四節氣 #漢方生活 #節氣養生 #養心之道 #漢方生活從親自手作開始 #易經智慧 #節氣漢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