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追求財務自由,記帳都是理財的起點。它不是只有投資或開源那麼光鮮,但卻是最根本、最關鍵的一環。筆者過去曾分享過用 Google 日曆記帳的方法,不只能快速紀錄日常支出,也比傳統手動記帳來得更高效實用。
但記帳若只是紀錄一串冷冰冰的數字,而沒有進一步統整與分析,其實很容易淪為無意義的例行公事。唯有將紀錄「轉化為洞察」,我們才真正了解自己的財務輪廓,也才有調整與進步的可能。
為什麼每一筆開支都應記下來?
筆者自己對消費相當自律,凡是現金消費,便會立刻在手機桌面的 Google 日曆小工具上紀錄。這樣的做法,比起每月對著發票與帳單再一筆筆輸入 Excel,更即時也更貼近生活節奏。信用卡支出方面,則只使用固定的 1~3 張卡,每月固定時間手動輸入帳單金額進日曆,如此就能掌握每月總開銷,維持收支平衡。
很多人不記帳,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
筆者問過不少親友,發現真正有在記帳的人其實很少。多數人認為自己「心裡有數」,能大致掌握每月花費。但現實經常打臉這種想法─消費不自覺、花費超標的情況,其實比想像中更常發生。就算像筆者這樣仔細紀錄,有些月份的花費仍會意外偏高。而你可能根本沒感覺自己多花了什麼。這就是記帳的價值:數字能說真話,讓我們看清金錢流向,調整消費習慣。
為何推薦 Google 日曆做為記帳工具?
除了操作直覺、跨裝置同步、介面乾淨簡單之外,Google 日曆有一個強大優勢是:可以直接導出資料給 AI 做進一步分析。現在像是 ChatGPT 等 AI 工具,已經可以讀取 Google 表單或 Excel 檔案。只要你有完整紀錄,就能請 AI 協助你整理月收支、類別分布、報表生成,甚至提供理財建議。這就像擁有一位隨身的「財務秘書」,效率與準確性遠超手動分析。
現金還是信用卡?我選擇兩者並行
很多人選擇信用卡來代替記帳,因為自動整合消費紀錄確實方便。但筆者仍建議保留手動記帳習慣。原因有三:
- 現金使用無法記錄時,還是得靠自己補上
- 現金消費能讓你更「有感覺」地體會錢的流出
- 親手紀錄能強化記憶與金錢意識
財富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數字管理的遊戲,而「財富自由」的核心,只不過是收入大於支出。然而要做到這點,前提是你要先知道自己目前花了多少、賺了多少。
結語:開始記帳,讓數字成為你自由的工具
記帳不是控制,而是釋放;不是枷鎖,而是方向。唯有掌握數字,才能看清自己與金錢的關係,也才有機會一步步走向自由與選擇的生活。讓我們一起養成記帳的好習慣,不為束縛,而是為了更有智慧地使用金錢—因為真正的財富,不只是賺進來的錢,而是你怎麼看待、管理並享受它。
若有想要更好的記帳方式,或是對於google日曆記帳缺少的功能,任何建議,歡迎來信guess4u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