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Sixteen Miles Out on Unsplash-sixteen-miles-out-xIi-9ck6ERQ-unsplash
日常的鏡子
眼前突然映入一張臉蛋,被風吹亂的瀏海,還有些放鬆而呆滯的表情,我愣了一秒才反應那身影是自己,趕緊撥撥瀏海,收起表情。
但,有需要嗎?這就是平實自然的我。
有時候,為了攝影會在鏡子前擺拍怎樣的姿態比較上相,或是在上班與面試前為自己的自信打氣,也可能遇到傷心難過的事,看著鏡子的悲傷眼神是唯一可以感到共鳴。
鏡子中的世界
還沒接觸過諮商師的時候,除了寫字畫畫抒發,我會找一個下午望著鏡子,對它做很多表情,說一些自己想不透的問題,然後靜默的過程像是有回音一樣,聽見自己問題時,也更懂得自己。這直達內心的透徹,也許是來自未來的自己,或是以前的我在說的悄悄話。
凝視眼神深處的自己,是深刻而頻率一致的共鳴。眼裡的它可能比鏡外的我更冷靜,也更誠實。
與自己對話
問自己:
「你最近過得還好嗎?」
「有沒有什麼沒說出口的?」
「心情如何?」
有時說不出口,但眼神和表情一看就明白了。若不明白,那給點時間梳理,想到什麼就提出來,想寫什麼就記下來。
心跳聲如此清晰,口鼻吐息也如此節奏,那不安或躁動,也跟著沉下去了。
對話結束時,我輕拍自己的肩膀和臉頰,眼裡是滿足的笑意,說聲:「辛苦了,謝謝,我愛你。」
獨處的意義
這是一段整理自己的時光,和自己約會、和自己吃飯、和自己入眠。或許,心裡的某一側會有點酸與澀,另一側卻是清爽與自在。
我們可以決定這時間裡的意義,也可以發現對自己的愛有多少。
嗨,如果你喜歡我這種方式的文字,歡迎分享,但也歡迎標註出處。
你可以這樣寫:「語錄風格來自 墨雪鳶紅」或「靈感來自某位喜歡用茶和花說故事的作者」。
如果你有了新的延伸創作,請讓我知道,我會高興地替你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