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六月的會議沒有什麼重大變化,主要是公布新的點陣圖與經濟預測。

會議紀要聚焦在關稅衝擊已經逐漸出現,就業市場健康的前提下,FED有理由等待更久的時間,慢慢決策比錯誤更好。

長期政策上,回收疫情時放出去過多的資金(縮表),以及將通膨率降到2%仍然不變,但強調就業(實體經濟)一出問題會立刻出手。
經濟成長與利率

相較於三月預測,因關稅衝擊,略為調降長期經濟成長,調高失業與通膨預測。
物價壓力下,新的點陣圖延後了整個回歸中性利率的期程,原本2027就回到3%,現在2027時利率約3.25。延後了一年。

影響
股票
Fed仍然在觀察關稅後續影響的階段,只救實體不救預期,因此有下跌記得別被嚇出場,減少槓桿,撐住波動,真的碰到災難Fed不會坐視不管(鮑爾一直強調這一點),但如果沒辦法等到最後一刻就割肉,那後面漲回來也吃不到。
債券
債券由於降息期程延後一年的緣故,需要花更長的再投資時間才能獲得資本利得,舊部位若沒有要債轉股,記得持續再投資,拉長再投資的時間,延後得到的報酬會更高。
結語
從五六月的會議紀要可以看出,Fed真正在做的事是趁美國經濟因為AI革命熱絡時,盡可能回收疫情期間過度放出去的資金。縮表與降通膨,長期而言是為了保證美國資產的信用。
如果以一個卡車司機比喻,鮑爾一再跟市場傳達一件事:他快把貨送到終點了,不要催他,安全比快更重要。
經濟出問題鮑爾會救,但真正的成長期來臨前,Fed會先完成縮表任務才放手讓經濟脫離緊縮。
因此這個階段宜低槓桿,持續投入,以建倉期的角度去買進,舊有的部位沒必要緊張,鮑爾還是希望完成軟著陸,沒有發生危機就完成自2022年開始的去槓桿大業。屆時去槓桿的美國經濟體質健康,重啟成長,建倉期的部位會有更好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