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精神》閱讀心得:非線性人生、停止追逐,從意義中尋找創造的動力(1/5)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言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閱讀《創客精神》的心得與反思。為了保持閱讀樂趣,我只選擇了感興趣的部分閱讀與記錄。

以及因為我文筆不佳加上思考跳躍,我使用了AI輔助,像是打一大段我的想法,讓他幫我整理。

書籍資訊在最後。

正文

🔸人生不是線性進展,而是混亂中前行

很多在公眾領域事業有成的人寫及自已的人生,往往把人生經歷畫成一條目標明確的直線,像一路登山直到攀上成就的頂峰。

他們的故事似乎總有相同的起承轉合。人生故事總像是不間斷的直線,但真正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這段其實寫在序裡,作者說明他的人生並非一條筆直的線。因此讀者也不必過於焦慮人生的起落。

這也讓我想到一個說法:許多在人們眼中事業有成的人,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時,總能清楚說出關鍵的轉捩點,或是哪位貴人曾在重要時刻出現。但這些故事的輪廓,往往是他們經歷過整段旅程後,回頭拼湊出來的。

在當下,他們未必知道那一步會通往哪裡,那個人是否真的重要。真正的經驗常常混亂而不確定,只有事後我們才會為它補上意義與方向。人生並不是線性的劇本,而更像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徑,只有走過之後,才知道自己一直在前進。

🔸停止向外追逐

「我該從哪裡做起?」答案存在於偉大的物理法則中,那就是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止的物體傾向靜止不動,除非受到外力做功。」簡單來說,想要開始動手作,你必須自己成為那股外力,推動(心智的和物理的)那顆球,讓球滾起來,克服怠惰和猶豫的慣性,開始累積真正的創意動能。

這讓我想到一個網路上的說法,你該停止向外追逐,嘗試自己發光。

是的,也許唯一能讓我們動起來的只有自己,感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題材。

與其等待他人陪伴或推動,不如先行動起來,先讓自己亮起來。

我過去也曾在網路上找學伴,期待有個人一起前進,但幾次嘗試後總是不了了之。也許不是方法不對,而是我當時還沒準備好真正行動。也許我該改變方向,不是去找人陪我,而是自己創一個帳號,記錄學習的過程,像是經營自媒體一樣,試著自己發光。

我們在這世上奮力向前突破關卡,到頭來每個人也會找到不同的方法來解讀並概括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分享故事的方式這也代表我們每個人生成靈感的途徑都不一樣,表達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這正是構成文化的魔法。

美國作家愛默生在他的散文〈論自立〉的開頭寫:「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心中所見的真實,對所有人也是真實的——這就是天才。」你所經驗到的深刻真實,也是讓我們每個人與彼此相連、與周遭世界相連的普遍真實。

你的靈感可以來自任何地方。靈感就在那裡,隨風飄盪。是你的興趣和愛好形成重力,把靈感拉向你,成為你的發想。

所以別害怕與眾不同,我想是這個意思。

🔸創造的核心:從意義中發現動力

「寫程式也是自造!」只要是受到內在動力驅使,嘗試從無到有創造一樣東西,無論是具體物品,像是一把椅子,或是更短暫飄渺的東西,如一首詩,同樣是在為世界貢獻一己之力

我們拿各自的經驗,用文字或雙手、聲音或身體加以汰篩,將一些過去不存在的東西注入現有文化之中。我們不是把自造物放進文化,我們所做的事就是文化。

這段讓我聯想到之前合作寫遊戲的經歷,創造這件事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我們動手做一樣東西,成品從來不會完全符合想像中的樣子。但這是好事,不是壞事。正因如此,我們才想要去做,任何創作之路都不是A到B結束,那太無聊了。甚至也不能是從A到Z,那樣太容易預測。創造是從A走到Z之後不知多遠的地方。有趣的事都在那裡發生。包括打亂預期的事,以及改變我們的事。

我很喜歡這句話。創作沒有終點,而正是這種不可預測,才讓人願意不斷探索。

它讓我想到另一個比喻:學士像是在學習規則,碩士是學著改寫規則,博士則是創造新的可能。我曾質疑唸碩士的意義,因為當時我無法理解「為什麼非做不可」,所以根本沒想去做。直到某人告訴我這個比喻,我才慢慢理解,創造與設計的價值,也理解了自己該怎麼選擇。

老實說,我是一個很沒耐心的人。對我來說,找不到意義的事情很難持續做下去。以前我會說這不是我的志向;現在我發現,也許很多事情,是在做了之後才找到意義。

假設把我自己當成一家公司經營,我目前的人生願景大概就是:「多了解、多嘗試,在過程中尋找熱愛。」

書籍資訊

創客精神: 流言終結者主持人從自造提煉的工作哲學

Every Tool's a Hamme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作者:亞當.薩維奇

譯者:韓絜光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11/27

此書主要是回憶錄形式,以作者的幾個工作習慣延伸出人生哲理,輔以的故事舉例也是在介紹工具的選用以及工作經歷。

目錄:

  1. 鑽進兔子洞
  2. 製作清單
  3. 應用核取方塊
  4. 多用冷卻液
  5. 善用最後期限
  6. 提高你的鬆配公差
  7. 螺釘勝過黏膠
  8. 分享
  9. 舉目可見,伸手可拿
  10. 厚紙板
  11. 榔頭、刀片和剪刀
  12. 後記:天天打掃

本文僅根據部分進行分享,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圖書館借閱這本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陸羽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將藉由「點子就要秀出來」這筆書,節選出創意的10個撇步。正在創作的你,看完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將藉由「點子就要秀出來」這筆書,節選出創意的10個撇步。正在創作的你,看完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Thumbnail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具有創造力的人嗎? 你認為「創意」是與生俱來,抑或是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而習得? 或許你會認為「創意」只是從事特定行業的人才需要,其實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若是我們的思維可以更加彈性及多元,將可能帶領我們開創意想不到的改變,而不是侷限於眼前的困境。 若要問我近期看過的哪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具有創造力的人嗎? 你認為「創意」是與生俱來,抑或是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而習得? 或許你會認為「創意」只是從事特定行業的人才需要,其實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若是我們的思維可以更加彈性及多元,將可能帶領我們開創意想不到的改變,而不是侷限於眼前的困境。 若要問我近期看過的哪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Thumbnail
「創勝心態」這本書中強調所有的勝利都非偶然,而是刻意練習。內在驅動力對於取得成功至關重要。建議培養正向的「自言自語」習慣,透過練習調整內在語言並活出幸福。
Thumbnail
「創勝心態」這本書中強調所有的勝利都非偶然,而是刻意練習。內在驅動力對於取得成功至關重要。建議培養正向的「自言自語」習慣,透過練習調整內在語言並活出幸福。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創意相關的困惱,或是對創意領域有興趣,想以此為職業想提升自己的腦袋的;或是在藝術領域打滾,但覺得自己空有技術似乎缺少想法的。也包括身在任何領域想要創造新方向,或是想讓傳統產業注入新生命力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主題一定很適合你。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創意相關的困惱,或是對創意領域有興趣,想以此為職業想提升自己的腦袋的;或是在藝術領域打滾,但覺得自己空有技術似乎缺少想法的。也包括身在任何領域想要創造新方向,或是想讓傳統產業注入新生命力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主題一定很適合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