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作家 Tom Robbins 作品《B is for Beer》書封,結合童趣與社會觀察,打破大人世界的禁忌話題。
「A for Apple,B for… Beer?」美國作家 Tom Robbins 寫過的一本讓家長緊張、孩子大笑的書《B is for Beer》。故事裡的小女孩 Gracie,對啤酒充滿好奇:大人舉杯、乾杯、喝得開心,卻總說「你還小,不能喝」。 這熟悉的場景,幾乎每個家庭都上演過。大人的反應多半是逃避或簡化,Robbins 卻選擇用故事,帶孩子一步步探索啤酒的文化、歷史,還有那些大人世界的矛盾。這本書推出後,果然引來兩極反應:
- 支持者說,這是難得的教育示範,正視好奇,避免逃避,讓孩子理解大人的文化
- 批評者認為,這模糊了界線,甚至有鼓勵飲酒的嫌疑
Robbins 的回應很簡單:
「這不是給小孩看的書,而是給大人講給小孩聽的故事。」
為什麼寫這本書?
Tom Robbins 的創作,來自幾個觀察與啟發:- 孩子對大人世界的好奇:他一直著迷於孩子如何看待大人,尤其是喝酒這個充滿儀式感的行為。大人邊喝邊笑,卻從不真正解釋這是什麼,這份矛盾,讓 Robbins 覺得,不如乾脆講清楚。
- 對教育與文化尷尬的反思:社會總是用「你還小」來模糊帶過啤酒、性愛、金錢這類大人議題。但遮掩,往往換來更多誤解與好奇。Robbins 用荒誕幽默的筆調,讓這本書成為突破禁忌的有趣入口。
- 啤酒本身的文化象徵:啤酒是庶民飲料、是古代的生存智慧、是現代的放鬆符號。Robbins 認為,這麼有故事的一杯飲料,值得用童話與社會觀察包裝,說給每個家庭聽。
小孩與啤酒

中世紀歐洲家庭圍坐餐桌共進餐點,桌上擺放低酒精小啤酒,反映當時飲水不安全,啤酒成為日常飲品的歷史場景。
別以為小孩對啤酒的好奇是現代才有的現象,事實上,歷史上的小孩不只是好奇,很多時候,他們真的會喝。在中世紀、近代早期的歐洲,乾淨水源稀缺,反而是釀造過、經過煮沸與發酵的小啤酒(Small Beer)、桌上啤酒(Table Beer),成了家庭必需品。這種酒精濃度極低的啤酒,安全又解渴。
- 莎士比亞時代,學生午餐配小啤酒
- 清教徒橫渡大西洋,啤酒是生存補給品
- 比利時農村學校,20 世紀前半,學生午餐桌上還見淡啤酒
這些歷史,讓啤酒不只是大人的娛樂飲料,也是人類文明下的生存妥協。下次當你倒啤酒,孩子湊過來聞一聞、問一問,別只說:「你還小,不能喝。」
不如說:「啤酒有個有趣的故事,想不想聽?」
追蹤這個專欄「邊喝邊想」,我們會聊聊酒、聊聊神話,也聊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