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腦海裡總是冒出好多聲音:
「萬一目前的學習不夠用怎麼辦?」
「外面那麼多臼井靈氣療癒師,我真的能被看見嗎?」
「我的學習力很慢,又不會統整,根本沒辦法應用自己不懂的東西啊……」
這些聲音,在我決定踏上療癒師這條路後,時不時就會跑出來。尤其當我發現身邊的朋友都在突飛猛進時,那些自我質疑的聲音也跟著變得更加嘈雜。我決定如實分享這段歷程,也許不一定是身心靈產業的夥伴,或許你在其他職涯、人生道路上也曾經歷過類似的「比較心」,那就讓我們一起照見它。
「比較心」很多時候來自我們太習慣關注外界的視線,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背後往往是一種「不自信」,而這和我童年的經驗有關,也是我至今仍在處理的議題。
小時候的我,做什麼都好像差強人意。幼兒園時,我不是班上最可愛的(這件事竟然困擾了我好久);國小時成績不如別人、氣質也不如姊姊,朋友比我漂亮、功課好,還寫得一手好書法,而我的勞作、美術總是做得極醜(突然感謝大學朋友不嫌棄我做的手工卡片😆)。我總覺得自己站在某些人的背後,躲在暗暗的地方,沒有人看見我,久了,我也看不見自己。
這是我童年的經驗。長大後,我試著反擊,升上高中時,我想以嶄新姿態成為班上最陽光的角色。我努力變得活潑,結果卻很滑稽──班上剛好就有兩個特別吵、特別活躍的女生,她們自然地展現出我努力想呈現的樣子,毫不費力。她們只是做自己。
小時候,我也曾因為嫉妒失去了重要的朋友。在光的課程冥想中,我時常看見那位好友的身影。也許她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課,而我沒能好好完成這門功課。或許,這本來就該是那樣的結局。否則,我不會一直照見這一面,不會更深入地理解自己,也就沒有這些歷程可以和大家分享。
比較心、自卑、不自信、自我價值低落,這些東西就像一個完美的套餐,彼此牽引著。當一個人總是站在別人的影子裡時,就很難用「看得見自己」的視角來看自己。因為我們的視野太黑了,眼前能看到的只有那些光芒四射的身影。但現在的我,慢慢開始適應黑暗中的視線,逐漸恢復了一點點敏感度。從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景象裡,我開始看見一些自己的剪影。有時候,我甚至能看見自己身上微微透出的光。但老實說,多數時候我還是待在黑暗裡。
我分享這些,不是想告訴大家我已經找到如何脫離這種狀態的 know-how 或小技巧。相反的,我更想分享的是:我怎麼讓自己盡可能淡然地「待在黑暗中」。因為我發現,要找到自己的光,不能模仿他人——那是別人的光。借來的光,就像借來的火,不會持久。如果不是自己點燃的,永遠都得仰賴外界。當那些質疑的聲音特別強烈時,我能做的不多,我只能盡力告訴自己:「我聽見了,但這些是不是事實,我暫且不評論。」僅僅是這樣,我就能安然度過一段時間。
真正要轉化這些念頭,需要的是——建立起不過度陷入、能夠抽離的「肌肉記憶」。這是我自己的第一步,現在也只能從第一步做起。如果急著想跳階,直接進行轉化,就像還沒學會爬,就想學走一樣,基礎是站不穩的。當腦海裡的聲音很強烈時,真的會很痛苦。有時甚至會想:乾脆回到更黑暗的地方,什麼都看不見就不用痛苦了。但,這不就是「覺醒」嗎?所謂的覺醒,就是你再也無法回到什麼都看不見的狀態。你會一直待在「有一點點微光」的地方,直到自己的光芒越來越強,直到你開始看見那些原本漆黑一片的區域,直到你再也無法忽視它們。
假設我的靈魂劇本裡,替我安排的角色設定就是個善妒的人,那麼我能做的就是在這當中,找到愛自己的力量吧。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正在照見這份痛苦——請直面它吧。我們的眼睛,總有一天會適應這樣的光線與視角。當我們不再抗拒時,眼睛就能適應得更快。如果真的太痛,可以尋求外在的支持,不管是心理諮商、身心靈老師的引導,或是身心靈工具(占卜、能量療癒等等)。但最根本的,還是培養自己的眼睛,能夠安然地待在逐漸有光的黑暗中,讓它慢慢適應。
別人的 know-how 永遠是別人的,你可以參考,甚至靠它撐一下快撐不住的自己。如果這樣能幫助你,那當然最好。但請別忘記:發展出「自己的 know-how」,才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
你也有自己的方法嗎?留言和我一起討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