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先看別《別把錢留到死》,然後接著看《把時間買回來》,覺得也太相關了吧,這兩本書就剛好同時買,雖然《把時間買回來》比較針對企業家,但同時也是讓自己能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但我一直都不是工作狂XD好像沒這困擾,所以《別把錢留到死》對我來說比較深刻。
以下來節錄一些金句跟重點
時間是稀缺資源,人生體驗是終極目標
《把時間買回來》與《別把錢留到死》兩書共同傳遞了一個深刻的訊息:時間是人生中最稀缺的資源,而真正的財富在於創造豐富的人生體驗,而非單純累積金錢。兩書都強調,應該將時間與金錢作為工具,幫助我們活出當下,並在每個人生階段實現自我價值。
1. 把時間買回來:解放自己,專注於高價值的創造
《把時間買回來》主張,透過委外或雇人處理你不喜歡或低價值的任務,你可以將自己留在「生產象限」內,專注於真正能帶來成長與滿足感的事情。例如:
- 解放時間:將繁瑣的家務或行政工作外包,換取更多時間投入興趣、事業或與家人相處。
- 規劃人生階段:每個時期都有獨特的版本,錯過了就不再回頭。就像短期旅行般,有意識地規劃時間,最大化每刻的價值(這個一切各有時的概念我再沉思錄有看到,果然經典就是深植於各大暢銷書中)。
- 大膽行動:將行動視為對未來快樂的投資。冒險的下降空間有限,但上升空間無限,能讓人生曲線下的面積最大化。
提醒我們:健康比金錢更重要。即使沒有財富,健康的人仍能創造美好的體驗。把時間當成稀缺資源,學會有意識地分配,才能活出充實的人生。
2. 別把錢留到死:即時分享財富,創造更大價值
《別把錢留到死》則從財富的角度切入,挑戰傳統「存錢到死」的觀念,提出金錢的真正價值在於即時運用,而非留待遺囑。主要觀點包括:
- 沒有「退休」這一天:真正的自由是現在就過上理想的退休生活,同時持續運作事業,實現財務與生活的平衡。
- 即時傳承財富:與其等待死後才留下遺產,不如在子女或他人需要時提供支持。這樣的金錢運用能創造更大的情感與實際價值,例如幫助子女創業、接受教育或度過難關。
- 不為他人縮小自我:局限自己以迎合他人對安全感的期待,並不會啟發世界。相反,大膽追求夢想,才能激勵身邊的人。
這本書強調,財富的意義不在於數字的多寡,而在於它如何轉化為人生體驗與對他人的正面影響。
兩書的互通性:時間與金錢的協同效應
兩書的核心交集在於以時間與金錢為槓桿,追求最大化的人生體驗。以下是它們的共通點:
- 時間與金錢的互換性:透過有效運用金錢(如外包或投資),你能「買回」時間;透過即時分享財富,你能將金錢轉化為更有意義的體驗。
- 活在當下,規劃未來:兩書都鼓勵有意識地活在每個人生階段,並為未來快樂投資。無論是冒險行動還是即時傳承,都是為了讓人生更有深度。
- 超越物質的價值:金錢與時間的終極目的是創造情感連結、個人成長與社會影響,而非單純的累積。
- 大膽行動的哲學:無論是冒險追求夢想,還是打破傳統遺產觀念,兩書都呼籲讀者勇敢跳脫舒適圈,擁抱無限可能。
啟發與行動:如何實踐兩書的智慧
- 審視時間分配:檢視你的每日行程,將低價值的任務外包或簡化,騰出時間追求熱情與成長。
- 重新定義財富:思考如何在當下運用金錢,創造對自己與他人的價值,例如支持家人、投資自我或回饋社會。
- 規劃人生階段:為每個十年設定目標,確保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體驗,如旅行、學習或創業。
- 即時傳承價值:在子女或身邊人需要時提供支持,讓金錢成為改變人生的催化劑,而非靜止的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