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的歸途:阿難的心試煉|問行楞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一天,舍衛城格外熱鬧。波斯匿王為父王設下盛大的齋會,宮中備滿珍饈佳餚,只為向佛陀與諸菩薩、阿羅漢獻上一份懷念與敬意。

文殊師利依佛所託,率眾弟子分赴城中各齋主的邀請。只有一人,不在列中——是阿難。

他早在幾日前,就答應了遠方一位居士的供養邀約,這時正一人踏上歸途。沒有人同行,沒有上座法師作伴,他孤單地走在城外的塵土路上,一如那顆不願驚動眾人的心。

那天中午,太陽高掛,阿難肚中空空,心中卻仍定靜如常。他沒有急,依著乞食的規矩,沿著街道,挨家挨戶地走。他默默地發了一個願:今天最後一戶供養者,便是我要接受的人,不論對方是高貴還是卑微,是淨宅還是破屋,我都一樣歡喜,平等供養。

這不是方便的選擇,而是慈悲的實踐。這一念,在佛門中叫「等慈」。可在俗世裡,卻總是更容易被試探。

當他走到城角的一戶人家時,屋內飄來陣陣香氣。門微掩,一個溫柔的聲音輕輕喚他:「法師,可入內歇息。」那聲音像是午後微風,無害而溫和。

阿難本不疑,便隨聲而入。未料,那不是普通人家。

女子名為摩登伽,美貌如畫,卻心迷於情欲之法。她習得婆毗迦羅的幻術,能以咒語惑人心神。那天,她不為惡意,只是出於孤獨——她見阿難儀容清淨,心中生起愛戀,便施咒誘他留步。

阿難雖未動念,卻也在那刻迷亂。不是被情迷,而是被幻困。他那以多聞自傲的心,竟無力識破一場柔和的幻術。

raw-image

那一刻,他不是犯錯的人,而是心太軟、念未定的修行人。

遠在王宮的佛陀,早已感知弟子陷入險境。祂沒有大聲驚呼,只是靜靜放光——那光從祂頭頂升起,如日破霧,如蓮開於夜。光中現出一朵千葉寶蓮,蓮中有佛化身,口誦咒語,字字如鐘,句句如雨,破盡虛妄幻影。

佛陀命文殊師利持咒前往,瞬間,摩登伽的幻術瓦解,阿難如夢初醒,雙眼含淚。文殊未多語,只是引他回程。摩登伽則是低頭跟隨,心中既羞且驚。

當阿難回到佛陀身邊,一見如來,便再也忍不住內心悲愧。他跪下,伏地頂禮,眼淚濕透衣襟。他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只喃喃地道:「弟子以為自己能記住很多,可原來,我還沒有真正開始。」

佛陀沒有責備,眼神如春光般柔和。他知,阿難不是敗給誘惑,而是走進了一段他尚未明白的心境。那天,在如來身邊,無數的菩薩、阿羅漢、聲聞與緣覺也都靜靜坐下。他們不是來看熱鬧,而是願意一同聆聽:當一個修行人失守時,法門,應從哪裡重新啟程?

而這一問,不只是阿難的,也是我們的——人生裡,我們也曾善願在心,卻落入情網;曾以為已走在光中,卻被幻影所擾。但——佛不在遠處,光不在雲後,只要你真心願回頭,慈悲與智慧,會在你跌倒之處,重新迎你回來。

【藏山問行語錄】
走錯一步,不是結束;修行,是在跌倒後還願意站起,重新問一次:
「我的心,還記得初衷嗎?」

🌲👣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藏山問行 Zàngshān Wènxíng
1會員
41內容數
七歲前,森林是我的家,溪水呢喃、柴火溫暖,父母的辛勤刻印在山林間。之後我以人文博士及商學顧問的身份隨世奔波逐夢,直到內心召喚帶我回到山林。 於是選擇「半林半聿 forinker」的生活,以「藏山問行」為名,在森林裡復育生命,用筆點亮心燈。願點燃篝火,讓每個回望自然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偉大 佛陀住世時,有位在家弟子祈求佛陀開示,並說道:「慈悲的佛陀啊!我每日學佛、念經、祈求,但為何我做生意都失敗;家宅不安,衰事纏身;甚至連衣食都成問題?到底我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今生受此果報?佛啊!請救我吧!」
Thumbnail
偉大 佛陀住世時,有位在家弟子祈求佛陀開示,並說道:「慈悲的佛陀啊!我每日學佛、念經、祈求,但為何我做生意都失敗;家宅不安,衰事纏身;甚至連衣食都成問題?到底我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今生受此果報?佛啊!請救我吧!」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對治邪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佛住世。《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法輪,久住于世,莫般涅槃。」憑藉勸請的因緣,此後佛陀轉法輪以及眾生因了知法理而行持的一切善法,都有我們的一分正因,所以請轉法輪的功德非常大,能迅速積累資糧。
Thumbnail
對治邪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佛住世。《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法輪,久住于世,莫般涅槃。」憑藉勸請的因緣,此後佛陀轉法輪以及眾生因了知法理而行持的一切善法,都有我們的一分正因,所以請轉法輪的功德非常大,能迅速積累資糧。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佛子行三十七頌》:「遠離惡友佛子行。」要親近善知識、善護助。《楞嚴經》中記載,阿難尊者被摩登伽女用外道的咒術所攝。那時,佛陀應國王供養,其他的菩薩、阿羅漢也不在,阿難尊者自己一個人出去托缽,遇到摩登伽女。尊者有跟摩登伽女有什麼不好的互動嗎?要怎麼去界定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Thumbnail
《佛子行三十七頌》:「遠離惡友佛子行。」要親近善知識、善護助。《楞嚴經》中記載,阿難尊者被摩登伽女用外道的咒術所攝。那時,佛陀應國王供養,其他的菩薩、阿羅漢也不在,阿難尊者自己一個人出去托缽,遇到摩登伽女。尊者有跟摩登伽女有什麼不好的互動嗎?要怎麼去界定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Thumbnail
今天上午祇園舉辦「弘法佈教」比賽,分成初、中、高級,評審老師有舍利弗、目建連、富樓那等尊者。比賽開始前,舍利弗提醒大家要平常心的分享所學所悟,這是一場以法相會的佈教比賽。
Thumbnail
今天上午祇園舉辦「弘法佈教」比賽,分成初、中、高級,評審老師有舍利弗、目建連、富樓那等尊者。比賽開始前,舍利弗提醒大家要平常心的分享所學所悟,這是一場以法相會的佈教比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