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停止預測,開始準備:我們該如何思考風險、故事與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當「黑天鵝」來敲門,我們除了驚訝,還能做什麼?


在投資的漫漫長路上,我們似乎總在追求一種聖杯,一套能準確預測市場漲跌的完美策略。


我們努力學習分析財務報表,緊密追蹤產業趨勢,甚至花費數年光陰,試圖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勝利方程式。直到某一天,一隻誰也沒料到的「黑天鵝」悍然降臨,可能是突如其來的一場貿易戰,又或是席捲全球的百年瘟疫,我們才愕然發現那些過去賴以為生的準則在一夕之間變得脆弱不堪。


羊羹我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深刻體悟,在一次地緣政治的劇烈動盪中,眼睜睜看著自己過去深信不疑的選股模型,在巨大的系統性風險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這帶來一個令人沮愈又不得不面對的核心問題:如果連影響最劇烈的事件都無法預測,那我們日復一日的努力分析,其意義究竟何在?我們是否只是在用精密的儀器,測量著一艘航行在隨機風暴中的小船,卻對風暴本身一無所知?


或許真正的智慧不在於預測那些永遠在「變動」的未來,而是去理解那些數百年來幾乎「不變」的事物,像是人性、恐懼、貪婪,以及世界運行的某些永恆法則。


承認吧,世界是不可預測的「黑天鵝」遊樂園


我們得先從一個最基本,卻也最反直覺的事實談起:我們所處的世界,其本質是極度脆弱且充滿偶然的。許多人朗朗上口的「風險」,好比說利率上升或公司營收下滑,其實都還只是冰山一角。


一位財務顧問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風險,是你窮盡思慮之後剩下的那些東西」。真正能顛覆賽局、讓所有模型失效的,往往就是那些從未出現在我們預測雷達上的未知事物。


回顧近代史,從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瞬間衝擊,到COVID-19讓全球停擺的漫長煎熬,這些事件的共通點,就是在發生前一秒幾乎沒有一位主流專家、沒有一份權威報告,將其列為首要威脅。


它們就這樣發生了,這不是系統的錯誤而是系統運作的內建特徵。我們的現實就像懸於一線,是億萬種可能性中因為無數個微小的偶然與幸運才得以呈現的樣貌。只要其中一個環節稍有不同,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一切可能都不復存在。


在理解了世界的這個本質後,「反脆弱」這個概念就顯得格外重要。它與我們一般追求的「強韌」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強韌的系統,好比說一塊堅固的石頭,它能抵抗巨大的壓力而不破碎,這很了不起。但反脆弱的系統更像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它在遭受病毒(壓力、衝擊)攻擊之後,不但沒有崩潰,反而從中學習並且產生了抗體,讓自己變得比攻擊前更強大。


將這個概念放到投資上,強韌的策略可能是準備大量現金以度過熊市,目標是「存活」。但反脆弱的策略,則是建立一個能在市場混亂中,反而能找到機會、擴大優勢的系統。這也是羊羹我從那次關稅戰的經驗中學到的血淋淋的一課。


當時羊羹我依賴的財報選股模型,本身相當「強韌」,能抵禦一般的商業週期風險。但貿易戰這個系統外的「黑天鵝」,直接打擊了模型沒考慮到的供應鏈脆弱性。那些將產能過度集中在單一地區的公司,即便財報數字再漂亮,也無法抵禦這種宏觀衝擊。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真正好的策略不能只求在平靜時表現優異,更要在風暴來臨時依然能穩住陣腳,甚至從別人的脆弱中找到自己的機會。承認世界的不可預測性是建立反脆弱思維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故事,人類最古老的貨幣與最危險的陷阱


當我們接受了世界充滿隨機與未知這個前提後,下一個問題便是在這樣一個混沌的環境中,人類的集體行為又是被什麼所驅動的呢?答案或許出乎許多理性分析者的意料,驅動市場的,往往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溫熱的「故事」。


有個觀察是「最佳故事勝出」(Best story wins),這句話幾乎適用於所有人類活動領域。無論是商業競爭、政治選舉,還是資本市場,最終能凝聚共識、匯集資源的,通常不是那個端出最詳盡數據報告的人,而是那個能講出最引人入勝、最能激發信念與夢想故事的人。神經科學的研究也佐證了這點,比起單純的數據,一個好的故事能活化我們大腦中更多與情感、感官相關的區域,創造出更深刻的記憶與更強烈的認同感。


這個觀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析市場估值的全新視角。我們可以說,任何一項資產的價格,都是「今天的數字,乘以一個關於明天的故事」。公司的營收與獲利是那個冰冷的「數字」,而市場願意給予它的本益比或本夢比,就是那個充滿想像空間的「故事」。


打個比方,伊隆·馬斯克最成功的產品,或許並不是那台劃時代的電動車,也不是那枚可回收的火箭,而是特斯拉的股票(TSLA)本身。這支股票承載了一個關於能源革命、人工智慧、甚至星際殖民的宏大敘事,這個故事的魅力是傳統車廠再高的良率與再低的成本也無法比擬的,也正是這個故事吸引了無數投資人願意為一個遙遠的未來支付極高的溢價。


然而身為一個謹慎的投資人,我們必須對故事抱持最高的警惕。


我自己就觀察到,將「故事」直接等同於「畫大餅」甚至「詐騙」,是一種非常必要的防禦性姿態。法人或經營者口中的夢想,本質上與街頭巷議的「道聽塗說」並無不同,都屬於未經證實或未發生的資訊。


若將投資決策完全建立在這種虛無縹緲的基礎上,無疑是極度草率的。這裡,「倖存者偏誤」是我們必須隨時服用的解毒劑。我們之所以會對故事投資法深信不疑,是因為媒體鎂光燈永遠聚焦在少數像特斯拉這樣真的把故事變成現實的倖存者。我們卻看不見在它成功的陰影下成千上萬家講著類似故事最終卻消失在歷史塵埃裡的公司。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個由故事驅動的市場?


答案或許不是完全充耳不聞,而是要從一個被動的「聽故事的人」,進化成一個主動的「驗證故事的人」。我們應該將公司提出的所有願景與故事,都視為一個「待驗證的假說」,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像偵探一樣,去尋找支持或反駁這個假說的證據。


這就回到了我們上一段的討論核心,當我開始利用工具去深入查證一家公司的全球供應鏈分佈時,做的正是在對「全球化佈局」這個動聽故事,進行最務實的證據檢驗。另一個有用的濾網,是思想家塔雷伯提出的「切膚之痛」(Skin in the Game)概念。


我們要去檢視那個說故事的人,好比說公司的創辦人或CEO,自己有沒有把身家性命都押在這個故事上?當一個人的個人財富與其講述的故事深度綁定時,這個故事的可信度,自然遠高於一般的公關說詞。


我們的策略是什麼?從「反脆弱」到「賣鏟人」


在理解了世界的隨機本質與市場的故事屬性後,接下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自己的應對策略到底是什麼?如果盲目預測不可取,輕信故事又太危險,那麼一條理性的道路,又該通往何方?根據我們的討論,這裡可以歸納出兩種相輔相成,且更為進階的實踐路徑。


第一種策略,是成為一個聰明的「賣鏟人」。這個經典譬喻源自淘金熱時代,真正賺到大錢的,往往不是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去淘金的礦工,而是那些在旁邊賣鏟子、賣牛仔褲、賣水的商人。


將這個概念應用到現代投資,意思是當一個「性感」的科技主題(像是AI、元宇宙)出現時,與其直接投入那片充滿不確定性的紅海,不如退一步,去尋找那些為這股熱潮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的「無聊」行業。


好比說當前的AI狂熱,其最底層的物理限制是龐大到難以想像的電力需求。為了滿足AI這個吃電巨獸,全球勢必得大規模地升級電網、興建資料中心與再生能源設施。而在這整個「電氣化」的過程中,從發電機、變壓器到電纜,最核心、最基礎的金屬原料,就是「銅」。


於是,一個從AI晶片(金礦)出發的思考,最終可能引導我們去關注電力設施(鏟子)甚至銅礦(製造鏟子的金屬)這種看似傳統的領域,而真正的超額回報,或許就隱藏在這種跨越多個層次的第二層、第三層思考之中。對於身處台灣的投資人,雖然無法直接投資礦產,但透過海外的礦業ETF,或是台股中與銅價連動的電線電纜股、以及AI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銅箔基板股,依然能間接地參與這個「賣鏟人」的邏輯。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第二種策略,則是一種更為內斂的「務實者紅利」。這也是羊羹我自己身體力行,並且覺得更為安穩的道路。這種策略的核心,是刻意去尋找那些基本面極佳、持續在賺錢、但因為身處「無聊」行業,或是經營團隊不擅長行銷、不會說故事,而被市場主流資金忽略的公司。它們就像是城市角落裡一間不起眼,但用料實在、手藝精湛的老牌麵館,從不做廣告,只靠口碑吸引著懂門道的饕客。


這種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利用了市場的「注意力偏差」。當鎂光燈與分析師都集中在少數幾家明星公司上時必然會留下大片的「研究真空區」,這就為獨立思考的投資人,創造了用低廉價格買入優質資產的機會。


這些公司因為從未對市場做出過多承諾,所以它們的股價反而擁有了一種「低預期的安全邊際」。它們的每一次成長都會被市場視為驚喜。更重要的是,在等待市場發現其價值的漫長過程中,這些公司穩健的獲利與持續的配息,為我們的投資組合提供了厚實的保護墊,讓我們可以不必為帳面短期的波動而焦慮。


羊羹我自己的投資組合裡,其實幾乎都是這樣看似無聊,但睡得安穩的核心持股。當然,這條路徑需要投資人具備極大的耐心,與獨立完成深度研究的能力,但它回報給我們的,往往不僅是財務上的利潤,更是一種心靈上的平靜。


成功的詛咒——為何偉大常是衰敗的開端?


假設我們透過前述的策略,真的找到了卓越的公司並且長期持有,見證了它的成功與偉大。那一切就圓滿了嗎?


恐怕還沒有。我們必須面對最後一個,也是最殘酷的永恆課題:成功本身,往往就是失敗最隱蔽的溫床。


這個觀點,可以藉由古生物學的「科普法則」(Cope's Rule)來理解。


這個法則觀察到,在漫長的演化中物種的體型普遍有變大的趨勢,因為「大」在競爭上通常具備優勢。但悖論也隨之而來,過大的體型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也讓物種在環境劇變時難以適應,反而最容易滅絕。演化既獎勵「變大」,也懲罰「太大」,商業世界也是如此。資本主義鼓勵規模,但巨大的規模往往伴隨著官僚主義、僵化與自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公司病」。


諾基亞(Nokia)的殞落就是一個所有人都親身見證過的慘痛啟示。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諾基亞在手機市場的地位如同他的手機堅固程度一樣(?)堅不可摧。


它的成功是建立在硬體製造的極致工藝與遍及全球的強大通路之上。但正是這種空前的成功,讓整個組織陷入了巨大的慣性,他們打從心底不覺得那個螢幕上不能換電池、訊號還不太好的 iPhone,能對他們構成任何威脅。他們輕忽了由「軟體生態系」所定義的全新戰場,最終過去賴以成功的護城河,在一夕之間變成了阻礙自己轉身的沉重包袱。


另一個讓台灣讀者更有切膚之痛的案例,是宏達電(HTC)。作為安卓世界的開路先鋒,HTC 一度是台灣的驕傲,在全球市場上意氣風發。但早期的巨大成功,並未轉化為長期的領先優勢。在蘋果強大的品牌故事、三星垂直整合的恐怖實力、以及後續中國品牌無情的價格戰夾擊下,HTC 逐漸失去了手機舞台的中央位置。


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我們無論是在舊時代還是在新時代,商業競爭的鐵律從未改變:沒有哪座城牆是永恆的,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對手,而是成功之後的自己。


那解藥是什麼?或許就是一種永恆的偏執與恐懼。如同晶片巨頭輝達的創辦人黃仁勳那句名言:「我們永遠離倒閉只有三十天」。又好比創投界的傳奇紅杉資本,他們長盛不衰的秘訣,竟是「我們一直都害怕會倒閉」。這種即使身處巔峰,依然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態,才是對抗「成功詛咒」最強大的抗體。


這個法則不僅適用於評估一家公司,更適用於反思我們自己。無論是在職涯發展還是個人投資上,一旦我們開始滿足於現狀,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好」,那或許就是衰敗悄然開始的時刻。


終極的護城河,是「永不滿足」的思維本身


真正的安全感,或許並非來自於我們今天銀行帳戶裡的數字,也不是來自於我們投資組合的規模,更不是來自於我們擁有的社會地位。這些都是外在的、暫時的、隨時可能被不可預知的力量所剝奪的存量。


真正的、牢不可破的終極護城河,是一種內在的、動態的思維流程。那是一種謙卑地承認自己的無知,對世界永遠保持好奇,對故事永遠抱持懷疑,對成功永遠懷有警惕,並且永不停止學習與進化的心態。


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內在修煉。或許很辛苦,但這或許也是在一個混沌複雜的世界裡,我們唯一能緊緊抓住的,最可靠的東西。



文章重點回顧:關於投資思維的問答

Q1:如果市場最大的風險永遠是「看不見的」,那我們做再多分析還有用嗎?

A:分析依然至關重要,但目標需要轉變。我們的目標不該是去「預測」那個看不見的風險何時到來,而是透過分析,去建立一個無論遇到何種衝擊,都能存活甚至變得更強的「反脆弱」系統。像是深入研究一家公司的供應鏈是否過度集中,就是一種為「看不見的地緣政治風險」所做的準備。


Q2:既然市場那麼喜歡聽故事,我們是不是應該專挑最會說故事的公司投資?

A:這是一個危險的陷阱。我們應該承認「故事」在市場中的驅動力量,但同時要對它抱持最高的警惕。理性的做法,是將所有動聽的故事都當成一個「待驗證的假說」,然後自己動手去尋找支持或反駁它的客觀證據。從「聽故事的人」,進化成「驗證故事的人」,才能避開「倖存者偏誤」的陷阱。


Q3:找到一家基本面良好、持續成長的好公司,是否就能高枕無憂了?

A:短期或許可以,但長期則充滿變數。歷史一再證明,「成功」本身具有腐蝕性,它會帶來組織的僵化與自滿。投資人必須持續觀察,這家成功的公司,是否還保有創業初期的那份恐懼與偏執。因為一旦開始「滿足於現狀」,就離被市場淘汰不遠了,Nokia與HTC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提醒。




羊羹我相信投資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分享存股紀錄是為了印證文章中的思考而非報明牌。願我的經驗能讓大家觸類旁通建立更穩健的投資策略。

👉 羊羹的核心存股策略

用訂閱支持我,持續產出好內容! 如果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歡迎訂閱【羊羹學堂】,大家的支持是我分享投資、健康與學習心得的最大動力。

現在加入即可鎖定當前優惠,解鎖所有專屬文章與社群討論,期待與您一同成長。

👉 點此訂閱,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41會員
359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6/26
許多時候我們學了很多投資道理,卻依然在市場中迷航,這狀況羊羹我也曾深刻體會。後來才發覺,懂多少知識是一回事,能否在壓力下做出正確決策,靠的是另一套功夫。這是一場關於建立個人「決策作業系統」的旅程,我們會從投資的「心法」、紀律的「工法」,一路探尋到內在的「心性」。
Thumbnail
2025/06/26
許多時候我們學了很多投資道理,卻依然在市場中迷航,這狀況羊羹我也曾深刻體會。後來才發覺,懂多少知識是一回事,能否在壓力下做出正確決策,靠的是另一套功夫。這是一場關於建立個人「決策作業系統」的旅程,我們會從投資的「心法」、紀律的「工法」,一路探尋到內在的「心性」。
Thumbnail
2025/06/23
在投資這條路上我們都希望能不斷成長,但很少有人會先去思考,成功本身或許才是下一個最難的關卡。羊羹我時常在想,當資金與認知都來到新的高度時,過去讓我們致勝的武器,是否還能揮舞自如?這是一場關於策略如何隨我們一同進化的深度對話,試著從規模的困境中,尋找投資的終極心法。
Thumbnail
2025/06/23
在投資這條路上我們都希望能不斷成長,但很少有人會先去思考,成功本身或許才是下一個最難的關卡。羊羹我時常在想,當資金與認知都來到新的高度時,過去讓我們致勝的武器,是否還能揮舞自如?這是一場關於策略如何隨我們一同進化的深度對話,試著從規模的困境中,尋找投資的終極心法。
Thumbnail
2025/06/19
我們都曾捧讀巴菲特的語錄,卻總感覺隔著一道鴻溝,他的世界似乎與我們所處的科技時代格格不入。所以羊羹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走一趟從理解、挑戰到建立的思辨之旅,把大師的智慧,轉化為能面對現代市場的實戰系統。這是一場尋找羅盤而非地圖的過程,希望能從中淬鍊出真正屬於我們自己,能安身立命的投資哲學。
Thumbnail
2025/06/19
我們都曾捧讀巴菲特的語錄,卻總感覺隔著一道鴻溝,他的世界似乎與我們所處的科技時代格格不入。所以羊羹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走一趟從理解、挑戰到建立的思辨之旅,把大師的智慧,轉化為能面對現代市場的實戰系統。這是一場尋找羅盤而非地圖的過程,希望能從中淬鍊出真正屬於我們自己,能安身立命的投資哲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幾個月前就有警告全球經濟會受到重挫,股市首當其衝,如今已應驗了。 這次接到200多位網友的感謝,讓他們成功躲避這次股市的大跌。不過接下來的一年裡,全球經濟就沒那麼好了,很多事情要多保守決策喔! 占星師 William
Thumbnail
幾個月前就有警告全球經濟會受到重挫,股市首當其衝,如今已應驗了。 這次接到200多位網友的感謝,讓他們成功躲避這次股市的大跌。不過接下來的一年裡,全球經濟就沒那麼好了,很多事情要多保守決策喔! 占星師 William
Thumbnail
放眼長遠,關注積極因素,而非過度執著於短期價格波動。
Thumbnail
放眼長遠,關注積極因素,而非過度執著於短期價格波動。
Thumbnail
前陣子覺得大盤不穩,✈️早早的建立了空單,昨天更進一步減碼多單,增加空單,😊今天就可以輕鬆面對狂人要台灣付保護費,😍從容不迫面對大盤回檔。 回檔到哪裡目前沒人知道,但進入投資市場,⚠️記得一定要做好風險控制,進一步避險,🌟不避險至少也要減碼,持盈保泰。 謝謝市場給我
Thumbnail
前陣子覺得大盤不穩,✈️早早的建立了空單,昨天更進一步減碼多單,增加空單,😊今天就可以輕鬆面對狂人要台灣付保護費,😍從容不迫面對大盤回檔。 回檔到哪裡目前沒人知道,但進入投資市場,⚠️記得一定要做好風險控制,進一步避險,🌟不避險至少也要減碼,持盈保泰。 謝謝市場給我
Thumbnail
在市場久了,發現準確預言需配合正確操作,錯誤預言可靠停損分批入場避免損失。
Thumbnail
在市場久了,發現準確預言需配合正確操作,錯誤預言可靠停損分批入場避免損失。
Thumbnail
這幾天像個無理取鬧的小孩,明知道自己做錯,卻又不願承認。在交易市場上要轉念跟放下真的好難,所有事情皆環環相扣,今天聽到一句有感覺的話:既然知道無常,又何必自尋煩惱。明明知道市場就是上漲或下跌,但加入了情緒後,卻又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Thumbnail
這幾天像個無理取鬧的小孩,明知道自己做錯,卻又不願承認。在交易市場上要轉念跟放下真的好難,所有事情皆環環相扣,今天聽到一句有感覺的話:既然知道無常,又何必自尋煩惱。明明知道市場就是上漲或下跌,但加入了情緒後,卻又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段話蠻有感覺的,就是「預測和預期的差別是什麼?」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段話蠻有感覺的,就是「預測和預期的差別是什麼?」
Thumbnail
市場的波動無法事先預測,所有的推測都帶有不確定性與風險,較好的應對方式並不是預測會不會發生什麼事,而是考慮風險並做相對應的安排。
Thumbnail
市場的波動無法事先預測,所有的推測都帶有不確定性與風險,較好的應對方式並不是預測會不會發生什麼事,而是考慮風險並做相對應的安排。
Thumbnail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多空循環交替一定會發生,也必然會遇到景氣下滑的中大型空頭,有閃過當然開心,萬一沒閃過雖然也是會痛,但也只能冷靜面對。
Thumbnail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多空循環交替一定會發生,也必然會遇到景氣下滑的中大型空頭,有閃過當然開心,萬一沒閃過雖然也是會痛,但也只能冷靜面對。
Thumbnail
投機客常因為貪念,捨不得提早減碼,以至於市場出現危機時,大家一起擠向逃生門,使得跌勢常以劇烈急跌的方式出現,這時一般投資人多半來不及調整持股,較安全的方式是在風險已經偏高時就要預做準備。
Thumbnail
投機客常因為貪念,捨不得提早減碼,以至於市場出現危機時,大家一起擠向逃生門,使得跌勢常以劇烈急跌的方式出現,這時一般投資人多半來不及調整持股,較安全的方式是在風險已經偏高時就要預做準備。
Thumbnail
美股的財報都還是情緒市場而且都叫做已經反應,所以都在財報裡面挑骨刺 不差的也會想盡辦法找答案 好的也會找1%壞的答案 市場預期拉高的原因 當然都是因為"狗已經早就跑了"所以我們不用急,賺到的人只需要"等別人犯錯" 沒賺到的人才會急 這個說了4年 每次在一個階段都會上演的 他們焦慮
Thumbnail
美股的財報都還是情緒市場而且都叫做已經反應,所以都在財報裡面挑骨刺 不差的也會想盡辦法找答案 好的也會找1%壞的答案 市場預期拉高的原因 當然都是因為"狗已經早就跑了"所以我們不用急,賺到的人只需要"等別人犯錯" 沒賺到的人才會急 這個說了4年 每次在一個階段都會上演的 他們焦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