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祖 · 胁尊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开篇引语

有些人等了六十年才来人间,只为遇见佛法;有些人一生不语,却句句指向觉悟。胁尊者,用沉默修证了最深的愿,用不急不争走出了最稳的道。

📿夜已更深,小茶堂静得像世外。

火炉只剩一点红光,但足够温暖。小沙弥们都还醒着——这几天,祖师们的故事仿佛成了夜晚最安静、最安心的念头。

raw-image

老和尚端坐如常,茶盏旁摆着一串旧念珠。他目光柔和地望着大家,缓缓开口:

“今晚,我们讲第十祖——胁尊者。”

慧空一听,立刻坐直身子:“就是那个六十年还在肚子里的宝宝?”

“正是。”老和尚点点头,“但你们千万别以为这是笑话。那是佛法在胎中的等待,是一场深愿与深缘的酝酿。”

📿 六十年未生,只为等佛种

“愿在沉酿,才等得出真法。” 胁尊者愿心深重,甘愿胎中六十载,只为出世时已闻法心熟,证无生法忍。

“胁尊者,是伏驮蜜多尊者之子。”

raw-image

“他母亲怀他时,梦见大日入怀,心生清凉,一梦便过了多年。”

“你们说奇不奇?”老和尚一边说,一边望向慧远。

慧远想了想:“奇。但……会不会太久了?”

老和尚轻笑:“这不是普通的久,是愿力的深。”

“胁尊者因宿世愿力,不愿草草投胎。他愿遇佛法再出世。”

“所以,六十年间,他虽未生,却天天听法。”

慧广皱眉:“在母胎里听法?”

raw-image

“是。”老和尚点头,“他父亲每日诵经讲偈,他在母腹中日夜听闻,心印早已成形。”

“出生那一刻,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法性本来清净,我今证得无生。’”

小沙弥们都睁大了眼睛,一时间连困意都跑了。

📿 不立文字,一指成道

“一指点心处,影自归自在。” 不讲经说法,却以心应物,一指即化,观影即悟,直指本心,超越言说。

“胁尊者出世后,七岁便出家。”

raw-image

“他不喜欢讲话,也极少诵文。但他有一种神奇的能力——他只需看你一眼,就能知道你心中有哪一念未解。”

“有一次,一位比丘请他讲《心经》。他不说话,只拿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心,又指了指地上的影子。”

raw-image

慧空歪头:“什么意思?”

老和尚淡淡一笑:“他在说:‘心若无住,影亦自在。’”

“他不立文字,不作长说,只以观心为门。”

“所以后人称他为‘默印尊者’。”

📿 道在无语,解在自证

“照见不是知道,是在当下。” 修行不是追答,而是当下专注、无执、无求的呈现,茶盏起落,皆是道场。

“胁尊者一生行脚少语,但弟子众多。”

“他对弟子的要求非常简单:不必记经文,只需‘照见当下心’。”

“有弟子问他:‘何为照见?’”

“他拿起茶盏,喝了一口,然后放下。”

弟子仍不懂。

“他只说:‘此即照见。’”

慧远皱眉:“师父,这也太难懂了……”

老和尚拍拍他肩:“是你太想‘懂’。照见,不是‘知道’,是‘在’。”

“喝茶那刻,他专注无妄、无取、无执——心即是道,便是照见。”

📿 圆寂偈语:我本无生,何来灭去

“此心本净,归何不净处。” 生灭之说皆是假名,胁尊者以无言归于法性本净,示现真正的“无生法”。

“胁尊者晚年居于一静山庵,日日如常打坐。”

“弟子来问他法脉将续于谁,他笑而不答。”

“某日晨起,他看着旭日升起,忽然说:‘今日天气好,是归时。’”

“弟子惊问:‘师父归何处?’”

“他指指心,又指指天,说:‘此心本净,归何不净处?’”

“说罢,合掌而坐,如入深定。”

“火化时,舍利有一枚似镜圆者,通透无瑕。”

“众人称之为‘心镜舍利’。”

“他的墓塔亦无铭,唯有一石头上刻着——‘我本无生’。”

📿 佛法,是等得起的愿,也是说不出的证

“讲不出的道,才是真正的道。” 修行不靠声音响亮,而靠内心安住;愿心深的人,不争说话权,只守道根本。

老和尚将茶盏放下,看着几个已经倚着困意但仍不肯睡的孩子们,轻声说道:

“胁尊者告诉我们,真正的法,不在出声,不在多说,而在那颗——沉得住气、等得起果的心。”

“六十年未生,是愿在沉淀;一生不语,是道在流淌。”

“你们若真要修佛法,第一要学的,不是讲经,而是‘不急’。”

慧空揉着眼说:“我明白一点了……就是……有时候不用懂那么快,只要坐在那里也可以‘听’。”

老和尚微笑:“对,佛法不是靠争先,而是靠坐定。”

📿 一灯传一灯,火未曾灭

夜越深,茶冷了,但心却热着。

老和尚轻轻收起念珠,望着那些睡着的小沙弥,轻轻念道:

“无生亦无灭,道在人间坐。”

“好了,第十祖讲完了。明日,我们再说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说罢,他拂去炉灰,吹灭油灯。小茶堂归于寂静,但在每个熟睡孩子心里,那盏心灯依然微亮,不灭不熄。

🪷 佛法关键词导读

🍀无生法忍:了知一切法本无生,无有自性,安住其中不动念,称为无生法忍。

🍀默印:不以言语文字教授佛法,而以身心行持与静默中印心传法。

🍀照见:观照内心本性,不被外境迷惑,直观当下实相。

🍀心镜舍利:象征胁尊者修行成就,内心明净如镜,圆满不染。

🍀胎中闻法:胁尊者于未出生时即得熏习佛法,象征愿力深厚,宿世根熟。

🌿 转念句·行住坐卧中修

🚶 行 · 在日常奔波中感到焦躁

❓为何我总想快一点?

🎋胁尊者在母腹六十年,只为等缘成熟。我也能放慢脚步,安心走这一段路。


🪑 坐 · 坐不住,念头纷飞

❓坐着什么都没发生,是否就是浪费?

🎋不说一句,也能传法;不动一念,也能照见。安住本心,即是修行。


🛏️ 卧 · 夜里辗转思索明天该如何

❓我是否在强求一切要有“答案”?

🎋若我能如胁尊者,不执言语、不求果报,只安然守心,就不会失眠了。


🧍 立 · 面对质疑与误解

❓他们不懂我、不相信我,我该如何是好?

🎋胁尊者以一生静默,教我明白:真正的力量,不需辩解,只需安住无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灯照 · 静听法灯
1會員
44內容數
**欢迎来到 【佛缘禅事】散文总目录** 愿这些散文成为你修行路上的微光。 在行住坐卧中能观照自心。
灯照 · 静听法灯的其他內容
2025/07/03
☁️ 开篇引语 有一种修行,不为名、不求报,只为众生能苦中有岸。婆须密多尊者将自己化作一叶舟筏,不问彼岸,只问众生可渡。他以愿入道,最终以“愿满”寂然归静。 📿夜微凉,小茶堂中炉火已尽, 只剩一炉炭灰温着余温。老和尚披着薄袍坐回蒲团,手里轻摇着念珠,嘴角微笑。 小沙弥们今晚都特别安静,似乎
Thumbnail
2025/07/03
☁️ 开篇引语 有一种修行,不为名、不求报,只为众生能苦中有岸。婆须密多尊者将自己化作一叶舟筏,不问彼岸,只问众生可渡。他以愿入道,最终以“愿满”寂然归静。 📿夜微凉,小茶堂中炉火已尽, 只剩一炉炭灰温着余温。老和尚披着薄袍坐回蒲团,手里轻摇着念珠,嘴角微笑。 小沙弥们今晚都特别安静,似乎
Thumbnail
2025/07/03
☁️ 开篇引语: 有时,真正的「见到」,不是眼前出现什么神圣景象,而是你心里那一刻真的愿意走向别人。愿心一起,白象即现。 🍀 第一话 · 《见色非见法》 【佛语:见色非见法,闻声未是道】 雨后傍晚,老城巷子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水珠从屋檐滴落,砸在青石板上,“滴嗒”作响。 巷子深处有家小茶
Thumbnail
2025/07/03
☁️ 开篇引语: 有时,真正的「见到」,不是眼前出现什么神圣景象,而是你心里那一刻真的愿意走向别人。愿心一起,白象即现。 🍀 第一话 · 《见色非见法》 【佛语:见色非见法,闻声未是道】 雨后傍晚,老城巷子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水珠从屋檐滴落,砸在青石板上,“滴嗒”作响。 巷子深处有家小茶
Thumbnail
2025/07/02
☁️ 开篇引语 人生在世,如梦如幻。有茶、有火、有念佛的心, 便有归处。你我在幻身中相识, 或许皆为佛会三度之人,愿此愿不断,终得出离。” 【一】幻影初现 · 坐忘之始 清晨五时,雾气尚未散尽 林下小径弯弯曲曲,湿润的苔痕踩上去,像踏在无声的时光里。 寺院外的茶屋已有人影起动,老茶人赛
Thumbnail
2025/07/02
☁️ 开篇引语 人生在世,如梦如幻。有茶、有火、有念佛的心, 便有归处。你我在幻身中相识, 或许皆为佛会三度之人,愿此愿不断,终得出离。” 【一】幻影初现 · 坐忘之始 清晨五时,雾气尚未散尽 林下小径弯弯曲曲,湿润的苔痕踩上去,像踏在无声的时光里。 寺院外的茶屋已有人影起动,老茶人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40803 寫在< 普巴金剛佛 >布施供養迴向之後 那年,本尊練習完成後的某天夜裡,在山上的鐵皮屋,接受大善知識的指導。 他說:你應該開始學習「不空成就佛」的法門了。 我:啊?不空成就佛?為何? 大善知識依著往常的習慣,吸了一口煙,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著我,淡淡笑了一
Thumbnail
20240803 寫在< 普巴金剛佛 >布施供養迴向之後 那年,本尊練習完成後的某天夜裡,在山上的鐵皮屋,接受大善知識的指導。 他說:你應該開始學習「不空成就佛」的法門了。 我:啊?不空成就佛?為何? 大善知識依著往常的習慣,吸了一口煙,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著我,淡淡笑了一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第九拜 禮佛現光《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第九拜 禮佛現光《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高叔逸壓低笠帽,快步前行,到了桂樹林才放慢步伐,泰然進入追思樓大廳。慧觀和季香猊還在等待牌位刻製完成,正殿前的騷動尚未傳開,故此處仍舊安逸平和。為友助念的老僧跪坐於地藏菩薩前的蒲團,專心默誦佛經,季香猊拄著四稜鐧立於其後,喬裝成僧人的桓古尋一襲棕色袈裟,在外邊低頭掃塵。
Thumbnail
高叔逸壓低笠帽,快步前行,到了桂樹林才放慢步伐,泰然進入追思樓大廳。慧觀和季香猊還在等待牌位刻製完成,正殿前的騷動尚未傳開,故此處仍舊安逸平和。為友助念的老僧跪坐於地藏菩薩前的蒲團,專心默誦佛經,季香猊拄著四稜鐧立於其後,喬裝成僧人的桓古尋一襲棕色袈裟,在外邊低頭掃塵。
Thumbnail
來到這個世間幾十年,從小到大都沒有經過戰爭、疾病,能夠長大,有學問、學養就不錯了,還去學佛。學佛了,等到經教通達或親近依止善知識明師,等學到一定的程度,要把佛法弘揚出去,很多都到中老年了。有的法緣還不好,弘法時間一點點。所以,努力地修行,興辦弘化弘法的佛行事業,這非常重要。大家應該截長補短,
Thumbnail
來到這個世間幾十年,從小到大都沒有經過戰爭、疾病,能夠長大,有學問、學養就不錯了,還去學佛。學佛了,等到經教通達或親近依止善知識明師,等學到一定的程度,要把佛法弘揚出去,很多都到中老年了。有的法緣還不好,弘法時間一點點。所以,努力地修行,興辦弘化弘法的佛行事業,這非常重要。大家應該截長補短,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