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憲〈謁金門〉
留不得,留得應無益。白紵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
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隻。
賞析
本闋詞為女子視角,主要寫欲留心愛之人,卻留不住之情,上片起筆理智,下片結尾透露真實情感,展現出理智與情感的拉扯,張力感十足。全詞綱領
首句「留不得」為全闋詞的綱領,開頭直白點題,看似超脫,實則是將情緒壓下,後句「留得應無益」更是極力將情感抽離,努力勸解自己就算留得人也留不住心。
心愛之人的形象
「白紵春衫如雪色」此句寫女子心愛之人的形象。
「白紵」為苧麻所紡織而成的夏布,由白紵所製的「春衫」質料輕且通風,具有韌性。綜合以上特性,「白紵春衫」放在人物身上,表示此人就像一陣風是捉不住,留不得,再加上「韌」這一特性,配合後句「揚州初去日」,顯現出此人去意已決,任何人都動搖不得。
顏色方面,「白」、「雪色」皆是冷色,顯現此人不沾塵的高冷之感,更凸顯出此人的淡泊寡情。
「輕別離,甘拋擲」連續三字句,節奏明快,凸顯離去的迅速,「江上滿帆風疾」更是藉由船行的意像表分離洶湧而來,加深此人絕情之感,心愛之人越絕情,越反襯女子欲留卻留不住的無力感。
理智與情感的拉扯
「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隻」此句為女子內心真實情感的表露。
「卻羨」一詞表女子心之嚮往,女子心之嚮往便是成為「彩鴛」,「鴛」即鴛鴦,鴛鴦通常成雙成對,雌雄未嘗相離,故以「三十六」偶數標明,又以「彩」字凸顯鴛鴦的繽紛溫暖,顯現和樂的氣氛。
「孤鸞」一詞化用孤鸞照鏡的典故。罽賓王捕獲鸞鳥,鸞鳥多年不鳴,為使其鳴叫,罽賓王聽從妻子的建議,將鏡子懸於鸞鳥面前,鸞鳥見鏡中自己,形單影隻,頗感悲戚,哀鳴振翅而死,此典常用來哀嘆無偶或失偶的命運,也是詞中女子對自身處境的哀鳴。
「彩鴛」對上「孤鸞」,一方繽紛和樂且溫暖,是理想的化身,一方形單影隻,孤寂清冷,得不到心之嚮往,如此對比更襯出理想幻滅的殘忍。
回看首處「留不得」三字,理智雖清楚認知這段感情的破滅,即使表面挽留住人,卻也無法留住心,所以用「留得應無益」一句勸解自己,壓抑住情緒,想將這段情感放下,但在結尾處又明白寫著「卻羨彩鴛三十六」,想放又放不得,欲留也留不住,徒留「孤鸞還一隻」冰冷的現實。
理智與情感拉拉扯扯,最終拉扯出的卻是女子的絕望無力,以及無可動搖的冰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