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背景

此闋詞為悼亡詞,蘇軾於1075年正月二十日,在密州夜夢妻子王弗所作,此時王弗已去世十年之久。

王弗其人

蘇軾一生共有二妻一妾,第一任妻子即為王弗,他們結婚時,王弗16歲,蘇軾19歲,少年夫妻恩愛非常。

〈亡妻王氏墓誌銘〉:「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謹肅聞。」王弗性格謹肅,對待長輩認真謹慎。在蘇軾擔任鳳翔府簽判時,她也會提醒蘇軾「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能見她的慎重小心。

除謹肅的性格外,王弗同時敏而靜。蘇軾與王弗剛結婚時,不知王弗能讀書,只要蘇軾在讀書,她就在後頭跟著一起看,蘇軾在王弗墓誌銘寫道:「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可見王弗靜巧,頭腦靈敏,內斂而不外顯。

遷葬

王弗於1065年,27歲卒,一開始下葬京城,蘇洵對蘇軾說:「婦從汝于艱難,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諸其姑之側。」未到一年蘇洵去世,蘇軾便聽從父親生前的話,遷葬王弗,隨蘇洵遷葬到四川。

天穿節

正月二十日為天穿節,是為紀念女媧娘娘補天之舉所設節日。王弗死後,蘇軾因思念,每年到天穿節都會向女媧娘娘祈求,希望王弗能入他的夢中。十年來,只有1075年的正月二十日,蘇軾夢到王弗,於是有了這首詞。

結構

此闋詞結構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寫蘇軾思念之痛

第二部分「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寫蘇軾自身的蒼老

第三部分「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寫蘇軾夜夢王弗的過程,同時也顯現兩人十年前的恩愛生活。

第四部分「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寫蘇軾夢醒後的憾恨

思念之痛

王弗去逝為1065年,蘇軾於1075年作這闋詞,兩人生死相隔十年,故開頭前四字寫「十年生死」,而後三字「兩茫茫」,生的一方指蘇軾前途茫茫,不知所向,死的一方為王弗,指不知她的魂魄所去何方

「不思量。自難忘。」本就難以忘懷,故不必刻意去想念,此二句不僅寫思念的無時無刻,更加深其愁苦。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王弗墳墓已遷葬四川,故言「千里」,而古人有下葬時有同墓異穴的習俗,所以此處寫「孤墳」。

蘇軾即使想念王弗,也無法到她的墓旁訴說,思念無法安放,只能繼續積藏於心,其中苦痛又更加深了一層。

淒涼蒼老

「縱使相逢應不識」之「應」表設想,蘇軾假想若王弗現在見到他,應該也不認識他了。王弗死時才27,年輕漂亮,而現在他已「塵滿面,鬢如霜」。

蘇軾此時其實才40歲,應不至於到「鬢如霜」的地步,此處在反寫若王弗還陪在他身旁,他必不會到「塵滿面,鬢如霜」這種淒涼顯現老態的模樣,反映出王弗生前對蘇軾無微不至的照顧

夜夢王弗

「夜來幽夢忽還鄉」一句從清醒過渡到夢境,「小軒窗。正梳妝。」蘇軾夢見王弗正在梳妝打扮的模樣。

王弗生前時,只要蘇軾出遠門回來,一定會打扮得漂漂亮亮等蘇軾回來,因此「正梳妝」代表著過去,也就是他們結婚十年的恩愛生活

如此一來看「小軒窗」,就不僅僅是從窗外望進去,這「窗」代表著現實與夢境、過去與現在、生與死的界線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夢中蘇軾與王弗相對眼,對蘇軾而言也是回顧過去,他有太多的話想說,卻不知從何說起,故言「無言」;受過去刺激,所有的思念之痛一瞬全部湧起化作淚流出,思念有多少,淚就有多少,故言「淚千行」,是情感無聲的宣洩

無盡憾恨

「料得年年斷腸處」之「料得」表猜想,清醒後的蘇軾思念之痛還迴盪在心中,此時他正是「斷腸」狀態,他猜想能使自己陷入這種情緒的情況,大概只有「明月夜,短松崗。」

「明月」是思念的化身,「短松崗」是指王弗的墳墓,墓地四周經常會種松樹,王弗遷葬至四川,此時松樹還未長成大樹,故言「短」。

兩句相合,就是能讓蘇軾斷腸的地方,也只有思念王弗的時候了,更加深一層思念之痛,隱隱表露他對王弗去逝的無限憾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葬流年
8會員
17內容數
丹楓簌簌葬流年,一切流年皆在此處累積沉澱,陳釀一壺歲月。
葬流年的其他內容
2025/03/14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 蘇軾於1070年八月因鹽案,受新黨人士謝景溫誣告,隔年六月,離開朝廷,乞補杭州當通判,1074年12月升至密州知
2025/03/14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 蘇軾於1070年八月因鹽案,受新黨人士謝景溫誣告,隔年六月,離開朝廷,乞補杭州當通判,1074年12月升至密州知
2024/09/30
最近上課,不知為何一直提到這本書,完全逃不開,出於好奇心作祟,我直接到圖書館借來看,看看到底這本書講了什麼,老師一直推薦。 不看還好,一看我的價值觀都受了衝擊,原來所謂「民族」並不是從古至今的存在,而是近代的人造產物。 到底「民族」這個概念是怎麼產生?我們的世界又受其多大影響? 如果對這類問題
Thumbnail
2024/09/30
最近上課,不知為何一直提到這本書,完全逃不開,出於好奇心作祟,我直接到圖書館借來看,看看到底這本書講了什麼,老師一直推薦。 不看還好,一看我的價值觀都受了衝擊,原來所謂「民族」並不是從古至今的存在,而是近代的人造產物。 到底「民族」這個概念是怎麼產生?我們的世界又受其多大影響? 如果對這類問題
Thumbnail
2024/09/01
最近我總是心煩氣躁,不能好好做事,坐個一兩分鐘,屁股就想逃離椅子,心思早已盪向遠方,做事效率與品質極差。 為了改善現狀,我突然想起以前好像聽說過番茄工作法,於是上網查查,網路上很多教學,看完後,雖知道大概用法,但心裡總感覺不踏實,索性直接找書來看,收穫果然頗豐。 以下是我對本書的記錄,以及使
Thumbnail
2024/09/01
最近我總是心煩氣躁,不能好好做事,坐個一兩分鐘,屁股就想逃離椅子,心思早已盪向遠方,做事效率與品質極差。 為了改善現狀,我突然想起以前好像聽說過番茄工作法,於是上網查查,網路上很多教學,看完後,雖知道大概用法,但心裡總感覺不踏實,索性直接找書來看,收穫果然頗豐。 以下是我對本書的記錄,以及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他隨明珠起身出了謙牧堂,踏薄雪走向後園。此時天色已暗,家人在梅樹林間掛起小盞琉璃燈籠,熒熒星火照映林間蜿蜒小路,既襯托雪夜薄涼又不失溫暖。走到梅林盡頭,李孚青放眼望去,只見一方池塘深沈如夜,一道白石曲橋通向一幢水榭書齋,四面紅欄,珠簾半捲,裡頭燭光朦朧,影影綽綽,人聲隱約。
Thumbnail
他隨明珠起身出了謙牧堂,踏薄雪走向後園。此時天色已暗,家人在梅樹林間掛起小盞琉璃燈籠,熒熒星火照映林間蜿蜒小路,既襯托雪夜薄涼又不失溫暖。走到梅林盡頭,李孚青放眼望去,只見一方池塘深沈如夜,一道白石曲橋通向一幢水榭書齋,四面紅欄,珠簾半捲,裡頭燭光朦朧,影影綽綽,人聲隱約。
Thumbnail
  翌日卯時。   男人的孤影佇立在千機閣唯一能通向外界的狹口前。   經昨夜一事,聶清焉的雍容不改分毫,一身墨袍沉穩而大氣,冠上嵌著的羊脂玉更顯此人身分矜貴,氣韻上並無半分武人的肅殺,更似得道仙人般只可遠觀,不敢犯之。   可相較起他的仙姿華貴,從生死關頭苟活下來的姜離便顯得氣色欠佳。
Thumbnail
  翌日卯時。   男人的孤影佇立在千機閣唯一能通向外界的狹口前。   經昨夜一事,聶清焉的雍容不改分毫,一身墨袍沉穩而大氣,冠上嵌著的羊脂玉更顯此人身分矜貴,氣韻上並無半分武人的肅殺,更似得道仙人般只可遠觀,不敢犯之。   可相較起他的仙姿華貴,從生死關頭苟活下來的姜離便顯得氣色欠佳。
Thumbnail
唐代詩人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夜中,詩人泊船楓橋,聽到寒山寺鐘聲的情景。詩中的寒山寺位於蘇州楓橋鎮,因其悠久的歷史和詩歌的影響而聞名。 張繼在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秋夜,搭船經過蘇州楓橋。當時,他因參
Thumbnail
唐代詩人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夜中,詩人泊船楓橋,聽到寒山寺鐘聲的情景。詩中的寒山寺位於蘇州楓橋鎮,因其悠久的歷史和詩歌的影響而聞名。 張繼在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秋夜,搭船經過蘇州楓橋。當時,他因參
Thumbnail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遊 宋代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遊,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描述了夢者漸漸入睡時的心境。深邃的花朵暗示著一種隱居和孤立的感覺,做夢者的思緒回到了他們能夠自由探索世界的時代。象徵時間的流逝,無聲地落下,暗示著一種必然感
Thumbnail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遊 宋代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遊,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描述了夢者漸漸入睡時的心境。深邃的花朵暗示著一種隱居和孤立的感覺,做夢者的思緒回到了他們能夠自由探索世界的時代。象徵時間的流逝,無聲地落下,暗示著一種必然感
Thumbnail
他二人催馬過聚寶門一逕向北,過江寧貢院又轉而向東,奔了大老遠,忽見前方街道寬廣,黑瓦白牆甚是鮮明,道路兩旁每隔數丈站著持槍佩刀的戈什哈,俱都神色凜然,原來已到江寧織造署。成德隨曹寅在一道白牆前下馬,定睛一看,一眼望不盡的街廓竟然是漢白玉砌成,淡薄日光下與黑色琉璃瓦相映,入目燦然生光,不禁有些咋舌。
Thumbnail
他二人催馬過聚寶門一逕向北,過江寧貢院又轉而向東,奔了大老遠,忽見前方街道寬廣,黑瓦白牆甚是鮮明,道路兩旁每隔數丈站著持槍佩刀的戈什哈,俱都神色凜然,原來已到江寧織造署。成德隨曹寅在一道白牆前下馬,定睛一看,一眼望不盡的街廓竟然是漢白玉砌成,淡薄日光下與黑色琉璃瓦相映,入目燦然生光,不禁有些咋舌。
Thumbnail
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這是一幅描寫離別、流離失所和孤獨情懷的古體詩。透過《清秋》《梧寒》《獨宿》《殘炬》等象,營造出蕭條冷清的秋夜舞蹈。月色」則突顯了詩人淒涼的心理狀態。
Thumbnail
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這是一幅描寫離別、流離失所和孤獨情懷的古體詩。透過《清秋》《梧寒》《獨宿》《殘炬》等象,營造出蕭條冷清的秋夜舞蹈。月色」則突顯了詩人淒涼的心理狀態。
Thumbnail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亮已經落下,烏鴉在啼叫,天空上滿是寒霜。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燈火,陪伴著我憂愁而難以入眠。烘托出一個幽暗靜謐的環境,造成一種意韻濃厚的審美情境,渲染出一幅寧靜的水鄉秋夜圖。姑蘇城外寒山寺的
Thumbnail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亮已經落下,烏鴉在啼叫,天空上滿是寒霜。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燈火,陪伴著我憂愁而難以入眠。烘托出一個幽暗靜謐的環境,造成一種意韻濃厚的審美情境,渲染出一幅寧靜的水鄉秋夜圖。姑蘇城外寒山寺的
Thumbnail
數日後,蓮花山莊舉行了江子元的喪禮,作為喪家,理應一片哀悽之色,但只見全莊上下無半點哀傷之意,反而多了點說不出的古怪之感。 
Thumbnail
數日後,蓮花山莊舉行了江子元的喪禮,作為喪家,理應一片哀悽之色,但只見全莊上下無半點哀傷之意,反而多了點說不出的古怪之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