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今天的會議我已經焦慮一個月了。
對這個任務一開始的理解是統整資料,提供主管參考判斷的依據,而主管期待我能提出解決方案。來回拖拉了將近一個月後預約好相關人員的會議。我開始緊張於要怎麼說明簡報讓大家理解這個複雜的平台,研究過程中發現整個規劃錯綜複雜。可能這個時候就走歪了。
會議中我提出的解決方案一部份不管用,因為與客戶需求不符,我的解決方法只是表層。另一個解決方案的細節還沒測試。
席間氣氛是輕鬆的,不過大家在現場才花時間討論出解決方案,表示我的規劃不周全。主管幾乎主控了整個會議,我像是做好準備的助理。
會後我鬆了一口氣,覺得終於結束了。
主管找我討論後續動作,然後問對於會議有什麼想法?我提出自己沒有掌握到主要使用者的問題,導致解決方案不能落實。
「還有呢?」
我忘了我還有沒有回。
他提到如果他都不說話的話我能主控嗎?簡報是否有必要?(製作上浪費時間)我回覆可能我把問題想的太複雜,沒有搞清楚問題點導致。
他覺得了解清楚是好的,
不過忽視了主要的問題在於針對現況的檢視和提出解決方案。另外他們提出的需求不用一味接受,「你感覺像一個好學生,把功課做好,資料做得很漂亮但是無法應用。」
乾我最討厭被說像好學生。以前我都會和朋友嘲笑認真讀書但是不「聰明」的好學生,腦海中冒出一個人,人家後來發展的很好,好像去國外留學工作。
中間為了收集數據詢問了不同部門的各個同事,不過沒有確實詢問主事者遇到的困難。整個搞錯重點,而且讓自己煩了很久。
這次除了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外,我一直惦記著上級主管覺得我表達要加強這件事,所以過度緊張,過度想要表現的專業、表現好反而弄巧成拙。
後來又懊惱了一下,發現自己對於困難的事情會有想拖延的心態,會做但是中間容易分心,拖越久越難專注找到問題點。前陣子看的《溝通的方法》都沒有好好應用,要再認識看一次,尤其對應到適合的場景時應該要拿出來搭配擬定策略啊,這次開會就是一個機會啊。
藉此提醒自己,做事之前先理解目標對象和目的,遇到問題隨時尋求協助,避免自己鑽研過久,要準備也不要準備過頭,清楚明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