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繼續買進,什麼時候買怎麼買?這些都是小事,都是在投資裡面芝麻綠豆大的事,這是戰術問題,就好像你在問在一個世界大戰一個士兵要不要開槍,什麼時候開槍,如何瞄準,是無影響整個戰局。 但是真正重要的戰略是你要有多少航空母艦多少空軍多少陸軍和間諜部署與經濟圍堵與後勤支援等等全盤佔率佈局的問題,所以你問的是一個士兵用槍的方法,這對整個戰略其實是影響很小的。 投資真正重要的是「戰略」,不是「戰術」 我們的投資策略從來不根據市場波動來制定,而是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來規劃。
風險承受度與年齡、資金大小無關
這些都與年齡無關,與資金大小無關,與市場波動與高低點無關。這跟你的風險承受度有關。 很多人認為年輕人資金不多可以承受高風險,其實是錯的,其實很多年輕人對市場的理解有限,通常會冒更多風險的是年輕人和一些投資經驗不足的更入市場的投資者,當市場下跌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承受不了beta 1.0,甚至beta 0.8都有問題。 而反而資金很多的朋友,比如你有一億,是不是就可以承受比較高的風險,那也未必有時候資金很多的人根本不想要冒太大的風險,他只要beta 0.5,年化報酬7%,就很滿足了。 所以他需要的是平穩而不是高回報。所以資產多到用不完的人根本不需要冒太大的風險。當然他可以做Beta 1.0很多人認為這可能是風險,每天上下幾百萬美金,但是對他可能也不是風險。 談到這裡,你會發現風險承受度和年齡無關,和資金多寡無關。還是回到風險承受度有關,是非常個人的,我沒辦法給一個標準的公式,說用什麼樣的公式你可以找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和Beta的數值。 我能告訴大家的一個原則,就是投資手中風險,無論什麼年齡多少資金都是要能夠承受市場下跌10年你還活著,而且還可以活得很好,現金準備夠了之後其餘的才可以投資。 年輕人準備半年以上的緊急備用金,其他的你怎麼投都可以,只要你還有工作,市場就算跌10年你就繼續找工作就好年輕人不擔心工作問題,年紀大已經退休的可能現金就要足夠10年15年或更多的現金才安全。 但是年輕人你如果覺得自己半年緊急備用金還不夠,你要準備到一年的緊急備用金也是可以,就是你舒服就好。 當你資產非常多的時候,那你要準備10年緊急備用金或15年的緊急備用金,也就是你將10年和15年,有些人可能想更多的準備30年緊急備用金的現金也很好,其他的你就全部投入市場,至於你要做什麼樣的beta 其實就無所謂了。beta是一個工具,但不要被工具限制你的思想。 所以總歸一句話,怎麼樣買進去倒不是最重要,先要決定你要留多少現金,當市場跌到零你如何在未來10幾年還活著比任何事情更重要,當這件事情思考過也準備好之後,其餘的要如何買進去市場這才是你要考量的,現金絕對是投資資產配置第一首要考量的,之後才是可以投資買進指數的部位。
• 投資的方式不重要,關鍵是: 現金部位先決定,再談投資比例與 beta。• 槓桿基金原則上:不超過原型基金,不超過現金部位。
• 買入的方式無需太在意,能投資的資金盡早買進去,重點是買進後不要輕易賣出。
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大家在投資時,不只關注報酬率,更要懂得避開制度性風險。保持清晰的投資邏輯與良好的心態,不斷學習與成長,是我們一起努力的方向!
撰稿:James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