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4「愛的情緒」(情感)之能量的小結
愛的能量的探討,由本節之前章的〈愛的意念〉起頭,以細胞的「生存」意念為始,呈現其為生存而做出的活動,使如此原初單純的意念發展至人類狀態後的複雜性與兩面性。
僅接著,羅洛.梅的原魔(原始生命力)則讓我們更深入其兩面性,並將愛的能量之哲學面(據《愛與意志》中羅洛.梅引述眾家之言討論「原魔」的章節判斷之面向)與原初細胞「生存」意念產生連結。亦探討佛洛伊德的力比多時(性能量),我們還為佛洛伊德所認為的力比多之生物假設進行當代生物研究相關的推論,最後還產生了「粒線體與真核細胞的內共生」這個愛的本質的「原型」。
而後續探討的榮格,其心靈能量走得更遠,也更寬大,使得力比多的能量有截然不同的境界延伸,故而進一步以「原型」的形式來認識其愛的能量如何運轉及呈現。
經由這些愛的情緒能量之討論,我們發現(或該說我們認為),他們——羅洛.梅、佛洛伊德與榮格對於這股能量的想法,便如同代表了愛的動力源的三種層面,即「意」的能量(原魔)、「情」的能量(力比多)、「知」的能量(原型),亦如生理能量(力比多)、情感能量(原魔)、靈性能量(原型)。
依此來看,由原初細胞產生的「生存」意念彷佛一股推力的動能,推動內蘊的心理品質,催生這三者不同的指向性之能量,湧向了某個物件,因此產生了佛洛姆所列的物件之愛的形式:即博愛、性愛、情愛、母愛、父愛、神愛,以及自愛。
但每股推力都有反作用力,而且每股力量都有兩面性,例如食物產生的熱量本身無法自決這股動力是拿來與人擁抱還是與人發生爭執。三位心理學家們都一致認為這股能量如果沒有適當引導,會導致兩極化的結果。不僅自傷,亦傷人不淺。
人類歷史事蹟便像是為三人的主張做了註腳,許多社會新聞也可看見這股力量被誤用的結果。
而在本研究開頭緒論所提到的——後世子孫們對於愛的本質充滿無法理解的矛盾與懷疑,但又無法克制那份對愛的渴望,因而前仆後繼的陷入一個又一個充滿恨意與失望的亂葬深坑——則是說明了人類在愛中,是如何受制於古老原型的掙扎與悲苦。
而上述愛的古老原型的那些內容,有部分被整理成精神分析中的情結(complex),如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結)、厄勒克特拉情結(戀父情結),以及羅密歐與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故事原型。
這便是我們接下去要討論的內容——即愛的故事。
此外,雖然人類在愛中,受制於古老原型故事糾纏的苦悶,但人格累積的知識與意義卻可起了調節與疏導的作用。
例如上述伊底帕斯情結的主角,倘若人格上有所轉變,相信結局定然是另一番景象。
而「愛的人格」與「愛的情緒」之結合,便產生了「愛的實踐」之內容。
但「愛的實踐」與「愛的故事」實際上密不可分。
所以,接下來會將兩者一起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