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原型與本能(本身自有之能)的關係,榮格也沒有忽略。他說:「原型是本能力量的形成原則」[160],「當原型以規範、修正和推動的方式,干預意識內容的形塑時,他們就像本能一樣作用。因此我們很自然的假定,這些因素(原型)與本能有關,也會探求這這些集體形式原則所代表的典型情境模式,是否最終與本能或行為的模式相同。」[161]
然而,「雖然本能與原型確實「像對應物般」的相互連屬」,《榮格心靈地圖》的作者莫瑞.史坦表示:「榮格顯然不願意說原型可以被約化成本能,反之亦然。」[162]
關於這點,我們覺得可以理解榮格的想法。例如2.2所提到之天賦「本能」乃外顯能力的自我認知形式,是一種自我認知並認同但大眾不一定認同且可認知的「能力原型」,並非如「本身自有之能」這種單純卻又容易因形式不同而轉化的能量之「本能」的存在。
這兩者本質上是有差異的。
此狀況正如遺傳基因組與細胞意念之間的關係。
細胞「生存」的意念不一定能決定遺傳基因組要怎麼去呈現形式,但遺傳基因組已決定細胞「生存」的意念將在什麼形式下運作。
若要再進一步,在《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便有引述:榮格認為,「原型(人類不分地域與文化的共同象徵)作為集體潛意識的基本結構便具有動力學的特徵......正如我們一出生便遵循一定模式的生物生理機能(生物本能遺傳機制),我們一出生便遵循著一定模式的心理機能(文化意象遺傳機制)——原型的制約。原型作為心理能量的遺傳組織、集體潛意識的基因結構,它不僅表達著能量進程,而且也促進著它的運作」。
「集體潛意識這種原型與心理能量(心靈能量)的一致,正說明自製性機能的運作法則是力必多原則;而能量流動能否暢通,則決定著原型效應的正負,即原型積極和消極的兩方面。」[163]
這段說法與細胞社群之間形成共同價值觀的「我們認為」的生存策略頗有呼應。
而以資訊科學或計算機科學來說,便如精心選擇的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可以帶來最優效率的演算法。[164]
演算法如人的邏輯思考程式,或如科學研究中的方法論,以心理學的說法,可當作人的思維操作(thinkking operation)的內設基本過程。以C語言的物件導向程式設計(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為例,此設計理念便是將演算法及資訊處理過程,利用類別(Class)來實作「抽象化資料型態」(Abstract Data Type,ADT)。[165]
而每個類別皆有其專屬的資料成員與函式成員,我們可將其資料成員定義為私有的(private),而將用來運算或運算元據的函式成員定義為公有的(public)或受保護的(prtected),來實現資訊隱藏,這就是「封裝」。[166]
意即可以將資訊與演算法封裝成一個物件,藉由函式定義來設定內部資訊的存取許可權,使資料成為一個完整模組,並保留一個操作介面,一經外部輸入資料,立即依內部設定的運作函式展開運算,輸出處理過的相關資訊。
這些資料物件還有繼承功能。如人的遺傳功能。
物件導向技術的繼承可分為個別繼承,如人的基因遺傳功能;以及多重繼承,如人的文化遺傳功能。
繼承功能允許我們去定義一個新的類別來繼承既存的類別(像生出一個新寶寶),進而使用或修改繼承而來的方法,並可在子類別中加入新的資料成員與函式成員(像是後天教育)。
而這個封存起來擁有繼承功能、並且容易擴充、修改、維護的類別資料結構,便如榮格所說存於集體潛意識的原型,即我們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累積的交流模式與資料,被類推封存進我們共用的集體潛意識空間裡。
此外,這也是遺傳學的基因組,例如在生存競爭中,由於具有某種優勢或某種劣勢,因而在生存能力上產生差異,並進而導致繁殖能力的差異,使得這些特徵被保存或是淘汰的物競天擇(natural selection)遺傳學[167],以及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之變化的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168]
原型與基因組有其心理及生理能量運作模式,有啟動的指令與記憶體的資料,隨著輸入資訊不同,演算出不一樣的行為結果,而其結果又可因原型及基因組的封裝記憶體限制,使其相關輸出內容維持在一定範圍當中。
就如使人可以是「人」,即使分成亞洲人、歐洲人、美洲人或非洲人,依然還是地球人。
不過,古老的原型與基因組訊息雖然帶來族群擴展與溝通互動上的方便,但早期處於環境劣勢的生存方式也同時遺傳下來。
某些不適用於現代價值觀的行事作為確實造成不少不合時宜的生存行為,例如戰或逃、反抗或順從、強奪或囤積、因守護某事物而主動攻擊或因防衛自我而出手還擊等古老選項。
也有些矛盾的古老選項,利己或利他、愛或恨、奉獻或自愛、犧牲或自保等,雖然造就不少美好的故事,卻也產生不少令我們難過的悲劇。
探討至此,關於愛的能量的討論已經不是原初那種單純的「生存」意念的範圍了。再往上探討,便是愛的能量流淌在甚麼形式中,又以甚麼方式流動的範疇了。
在此,要先為愛的能量做個小結。
[注釋]=================
[160]莫瑞‧史坦(Murray stein).榮格心靈地圖(M)二版.臺北市:立緒文化.2011.07.p132
[161]同上註,p127-p128
[162]同上註,p131
[163]車文博.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M)臺北市:貓頭鷹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0.11.p144
[164]維琪百科“資料結構” (DB/O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5%B0%E6%8D%AE%E7%BB%93%E6%9E%84.2014.9.17
[165]所謂「抽象化」,亦即將代表事物特徵的資料隱藏起來,並定義一些方法來做為操作這些資料的介面,讓使用者只能接觸到這些方法,而無法直接使用資料,因此符合了「資訊隱藏」(Information hiding)的真意。這種自訂的資料型態就稱為「抽象化資料型態」。
[166]吳勁樺.資料結構教學範本:使用C語言(M).臺北市:金禾信息.2004.03.p1-12
[167]維琪百科“自然選擇” (DB/O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7%84%B6%E9%80%89%E6%8B%A9.2014.09.17
[168]維琪百科“表觀遺傳學” (DB/O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A8%E8%A7%80%E9%81%BA%E5%82%B3%E5%AD%B8.20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