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歷練後現在的你,還是像18歲的你一樣曾經有想法?有夢想嗎?
面對很有自己想法的年輕人,我常會鼓勵他/她們試著創作。但是說要創作,要創作些什麼呢?
在我們那個時代,創作最主要就是文字寫作和畫畫這兩項。如果花得起更多錢,還可以攝影。有了作品之後,發表作品的管道不外乎投稿報紙或是參加比賽。我還記得當時投搞中國時報副刊,一張照片入選的稿費1000元。雖然不多,但是很有成就感,作品上報紙了,ya ya...現在時代不同了。創作的媒介多元,年輕人一樣可以寫文章畫畫,還可以跳舞拍短片,音樂創作也行。發表作品的管道也各式各樣:FB、IG、Thread、StreetVoice、Tiktok微博、QQ閱讀... 只要你有創作的能量,不怕沒觀眾。
創作如果受到大家的關注,當然知名度大增,對未來可以有更多的可能。但是我想說的並不是這個。
有想法的年輕人,內心累積了許多能量需要抒發,而創作就是最好的抒發管道。其實這些累積的想法,難免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整理。透過創作的過程,這些想法可以得到梳理,會讓思路更完整且有系統。同時沒有發表的想法,難免閉門造車,觀點不夠多元。作品經由讀者/觀眾的回饋,可以讓創作者修正自己原始的看法,接納更多的意見。
創作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創作的過程可能痛苦,但是作品產出後的快樂是無可比擬的。"
上調香課時,因為種種因素,有時剛上課的學生不太來勁。但是經過一番努力完成滿意的作品後,幾乎每個學生都很興奮,滿滿的成就感。和他們剛開始上課時的不專心成為極端的對比。後來我得到一個結論:只要你努力過,創作的滿足感絕對不同!
當然創作也不是沒有風險的。特別是現在網路酸民留言往往口不擇言,如果創作者的內心不夠強大,心情很容易被酸民所影響,甚至放棄創作,否定自己。如果是這樣的話,建議還是少碰網路社群,保證弊多於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