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影響力|我如何回答「我想累積更多經驗再寫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問了一些「想出書」的人,是什麼讓他們決定「再等等,再行動」?

他們的理由是:

「我想等自己積累更多經驗」

「我想等自己更有名」

「我想等自己文筆更好一點」

....

這些等待的理由,背後的潛台詞是「我現在不夠好」、「我還不是業界領袖」,所以我不夠資格做這件事。


有趣的是,最近我看了一個採訪,記者訪問了一個「營收破2000萬美金」的女企業家,邀請她分享「成功的秘訣」。

她說:「最重要的是雇用『比你聰明的人』加入你的公司。」

「但是你知道聰明的人會變的怎麼樣嗎?」她反問記者。

「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窮的,因為聰明人往往想太多了。

他們過度分析,他們想要完美。

而當你想要一切都完美時,那些只有你一半天賦、一半運氣、一半智慧的人,早就行動起來開始賺大錢了,因為他們更快、他們更大膽、他們邊做邊弄清楚。

大多數人都想在行動前做好全部計劃,放手去幹!靠想是不行的!你會邊做邊搞清楚一切。」


我深有體會。

搜集了20+成功的作家故事之後,我發現這個邏輯不僅可以套用在「工作」上,也可以套用在「寫書」。

成功的作家,都不是等自己足夠有名、足夠有經驗、文筆足夠好,才開始寫作;而是先開始寫作,才開始出名、開始累積經驗、文筆漸漸流暢。

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Tim Ferris——《一周工作四小時》的作者。

(相信也有不少讀者閱讀過這本書。這本書也是許多「數位遊牧者」奉為的聖經。)

很多人在「寫書」之前擔心自己不夠格,但是Tim Ferris恰恰在出書之前,就是那個「你認為不夠格出書」的那種人。


在出版之前,Tim Ferris只是一個歷經崩潰、試圖自救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前,他是一個擺脫每天14小時工時的上班族。

因此他不斷在思考:「怎樣能讓自己工作得更少,同時讓生活更自由、活得更好?」

於是他開始進行一系列「實驗」,並把這些「個人實驗」公開在網路上。

以下是他做的事情:

✅ 開設部落格,記錄「遠距創業」、「外包自動化」、「極限學習法」

✅ 免費發布 PDF 電子書測試讀者反饋

✅ 在活動現場主動推銷自己、打造社群討論熱度

最後他將這些實驗進行統整,出版成《一週工作4小時》。結果書一出場,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


你說在寫作之前,Tim Ferris夠格出書嗎?

不。從世俗的標準來看,他還沒有達到「成功」。

但是為什麼他的書會如此熱銷呢?

因為他「先寫+先測試+先累積讀者」。

這進一步打破了傳統思維:你不是「先成功,才有行動」、而是「先行動,才有成功」。


我不是說「你一定要接受新思維」。

你可以繼續擁抱「傳統思維」,讓自己覺得「很安心」。但假如傳統觀念一直沒有給你的成長帶來「突破」,你是否應該思考:

是否這樣的觀念,才是一直以來束縛你成長的那個瓶頸呢?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我花重金和眾多時間,在打造全新的項目——「出版寫作營」。

因為我發現大部分人的瓶頸,只在於「缺乏行動」。

而「缺乏行動」的背後,只是一連串的「思維束縛」:我不夠好、我不夠資格、我沒有時間...

但只要你開始行動,就會發現:原來我夠好、原來我有資格、原來我能抽出時間。

而出版寫作營就是致力於讓你擺脫「思維束縛」,「開始行動」的那個推手。

如果你對以上產生共鳴,

期待在寫作營見到你!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聰明人反而是窮的」不知道為什麼很有感🥲🥲🥲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同樣也有很重的完美主義,時刻提醒自己先衝再說哈哈:)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299會員
159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7/24
很多人問我:「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寫書了,怎麼辦?」 「準備好」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決定。 你以為還差得遠,但是: 你在每一次演講或工作坊裡分享的經驗,早就是一個章節的書稿 你在筆記軟體裡默默存下的碎片靈感,可能已經是一本書的雛形 你在社群上寫的那些觀點,早就讓人覺得你是意見領袖
Thumbnail
2025/07/24
很多人問我:「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寫書了,怎麼辦?」 「準備好」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決定。 你以為還差得遠,但是: 你在每一次演講或工作坊裡分享的經驗,早就是一個章節的書稿 你在筆記軟體裡默默存下的碎片靈感,可能已經是一本書的雛形 你在社群上寫的那些觀點,早就讓人覺得你是意見領袖
Thumbnail
2025/07/17
從「管理顧問商業分析師」到「個人品牌寫作教練」, 很多人好奇我背後的「職涯選擇」邏輯,以及為什麼我會想打造現在的「出版寫作營」? 3年前當我獲得「新加坡管顧業」的Offer時,我認為我找到了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我在一個全世界華人嚮往的「國際大都市」,以及所有商學院畢業生都「趨之若鶩的產業」..
Thumbnail
2025/07/17
從「管理顧問商業分析師」到「個人品牌寫作教練」, 很多人好奇我背後的「職涯選擇」邏輯,以及為什麼我會想打造現在的「出版寫作營」? 3年前當我獲得「新加坡管顧業」的Offer時,我認為我找到了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我在一個全世界華人嚮往的「國際大都市」,以及所有商學院畢業生都「趨之若鶩的產業」..
Thumbnail
2025/07/14
相信大家都知道《原子習慣》這本書。 就算沒看過,也經常在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中見到這本書的名字,或是發現許多人分享了關於該書的「讀書筆記」。 這本書有多紅,可想而知。 但是今天我不想聊關於該書的內容,而是講講這本書的作者James Clear。 出版時,他才30歲。《原子習慣》是他的處女作。
Thumbnail
2025/07/14
相信大家都知道《原子習慣》這本書。 就算沒看過,也經常在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中見到這本書的名字,或是發現許多人分享了關於該書的「讀書筆記」。 這本書有多紅,可想而知。 但是今天我不想聊關於該書的內容,而是講講這本書的作者James Clear。 出版時,他才30歲。《原子習慣》是他的處女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如果只是抱著想要讓大家認識的想法,不可能堅持下去。那些小說家無論有名、沒名,只要是還會持續下去的人,那是因為他們的『渴望』。每一次寫完都有可能覺得可惜的地方、每次寫完就像是歷經精神意志的戰鬥、每次寫完都覺得自己像是個『失敗的小說家』,自嘲完之後,再次孤身坐在單調的桌子前進行創作。他們在小說中活
Thumbnail
「不,如果只是抱著想要讓大家認識的想法,不可能堅持下去。那些小說家無論有名、沒名,只要是還會持續下去的人,那是因為他們的『渴望』。每一次寫完都有可能覺得可惜的地方、每次寫完就像是歷經精神意志的戰鬥、每次寫完都覺得自己像是個『失敗的小說家』,自嘲完之後,再次孤身坐在單調的桌子前進行創作。他們在小說中活
Thumbnail
當我的英文老師得知我想要寫作之後,第一個反應並不是質疑寫作的用處與未來的艱辛,而是問我: 「你是為了自己而寫,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我沒有思考多久便回答:「為了自己。」 他只是點點頭,那不是認可也不是敷衍,而是單純地瞭解了我的想法。 「那麼,就寫你自己想要的吧。」
Thumbnail
當我的英文老師得知我想要寫作之後,第一個反應並不是質疑寫作的用處與未來的艱辛,而是問我: 「你是為了自己而寫,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我沒有思考多久便回答:「為了自己。」 他只是點點頭,那不是認可也不是敷衍,而是單純地瞭解了我的想法。 「那麼,就寫你自己想要的吧。」
Thumbnail
你必須對自己為何要寫作一清二楚,因為這份「初衷」將會是你的核心理念,也是跟緊在身邊一輩子──至少到你的寫作壽命已盡以前──的保命符。 很多人懷著一股熱血寫作,但可能不知道,不知為何而寫可是會縮短寫作壽命的。
Thumbnail
你必須對自己為何要寫作一清二楚,因為這份「初衷」將會是你的核心理念,也是跟緊在身邊一輩子──至少到你的寫作壽命已盡以前──的保命符。 很多人懷著一股熱血寫作,但可能不知道,不知為何而寫可是會縮短寫作壽命的。
Thumbnail
最近在閱讀跟職涯發展、履歷撰寫、面試技巧相關的書籍,於是產生了一個困惑。 我的困惑是:為什麼在已經有上述書籍的情況下,還會需要職涯諮詢呢? 以下是我自己在思考的幾個原因,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最近在閱讀跟職涯發展、履歷撰寫、面試技巧相關的書籍,於是產生了一個困惑。 我的困惑是:為什麼在已經有上述書籍的情況下,還會需要職涯諮詢呢? 以下是我自己在思考的幾個原因,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價值和對工作的期許,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價值和對工作的期許,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思考。
Thumbnail
一些有關作者的事情(上)
Thumbnail
一些有關作者的事情(上)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中,每當我看到個案拿出「自我肯定、喜歡自己」這張牌時,我總是感到一股心疼。他們不斷地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然而,卻常常忽略了給予自己應有的溫暖與寬容。 這樣不斷地用鞭打自己,或許能夠推動前進,但是否真的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中,每當我看到個案拿出「自我肯定、喜歡自己」這張牌時,我總是感到一股心疼。他們不斷地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然而,卻常常忽略了給予自己應有的溫暖與寬容。 這樣不斷地用鞭打自己,或許能夠推動前進,但是否真的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