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循環經濟成為全球關鍵趨勢,台灣教育如何因應?從政策推動、校園實踐到產學合作,本文將探討循環經濟教育的發展脈絡與未來展望,思考教育如何為永續社會奠定基礎。
作者|何芊穎
編輯|陳翌庭
製圖|Eunice—

循環經濟已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趨勢,台灣在這個領域的發展也蓬勃發展。在教育方面,台灣透過108課綱將環境教育納入重要議題,在國中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循環經濟概念。透過跨領域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從小就能理解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性。國中小學的環境教育課程不僅涵蓋傳統的環保概念,更進一步引入循環經濟的思維,教導學生認識「從搖籃到搖籃」的資源利用模式。透過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如廢物再利用創作、校園環保實踐、綠色消費教育等,讓學生在實作中體驗循環經濟的價值。許多學校也結合在地特色,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環經濟教育課程,例如結合農業廢棄物再利用、海洋廢棄物處理等議題。
除了這些,中興大學於111年3月22日經教育部核定成立「永續農業與綠色科技研究學院」中興大學表示,興大循環經濟研究學院與正瀚生技、台積電、中鋼、全宇生技、正隆、永豐餘投控、友達、秀傳紀念醫院、台茂奈米生化、矽品、采威、智勝、漢翔等企業合作,展現了產學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這種合作模式的優勢在於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產業實務,了解市場真實需求,同時企業也能參與人才培育過程,確保畢業生具備產業所需的專業能力。這樣的結合不僅提升了教育品質,也加速了循環經濟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循環經濟是全球性議題,我們可以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他國經驗,同時也分享台灣的成果。透過國際合作,不僅可以提升教育品質,也能擴大台灣在國際循環經濟領域的影響力。隨著學習者需求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教學方法也需要持續創新。數位學習、虛擬實境、模擬實驗等新興教學技術,都可以運用到循環經濟教育中,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

透過教育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循環經濟的願景,為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循環經濟不僅是一種經濟模式,培育一代具有永續思維的公民,這將是邁向循環經濟社會寶貴的資產。
—
參考資料: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三、六更新✨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高中生課外活動 #學習歷程 #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