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在Netflix首頁看到《Kpop獵魔女團》,想說什麼爛企劃,把關鍵字拿來大鍋炒就可以弄一部電影,結果最近許多串流平台一直在炒Saja Boys或「Soda pop」的梗,Billboard 200的排行榜,這張電影原聲帶首週登上第8位,是2025年發行的原聲帶中,第一張進入前十名的專輯,爛番茄影評網站給了96%好評,這似乎有點東西在裡頭,於是趁睡前看了一下,結果一眨眼,看完了。


用歌聲來作戰,很多動漫都做過,像是《超時空要塞》、《真珠美人魚》、《戰姬絕唱》等,只是過去在觀看的過程,常突破不了音樂與戰鬥之間的尷尬界線,這次《Kpop獵魔女團》完全沒有違和感,唱一唱就開始打架的過程超流暢,每個舞蹈與戰鬥場景都精準同步音樂,甚至 Frame‑by‑frame搭配,非常講究節奏感,整部電影的視覺語彙,在索尼影業《蜘蛛人:新宇宙》的班底做出2D‑3D融合,隨著節奏律動、燈光閃爍,每一次出拳都踩在beat上,這種直接承自MV語彙與舞台調度的風格,讓電影節奏分節點明確,時間到就上歌,故事過場轉折完全沒有思考時間/空間,搭配大量的迷因設計小樂趣,看起來就是順暢。
白天是萬人崇拜的偶像團體,夜晚是斬妖除魔的獵人,守護世界,《Kpop獵魔女團》當然有它天真的成分存在(也伴隨許多敘事漏洞),但電影裡,將朝鮮神話與惡魔傳說(例如Saja Boys演唱「Your Idol」,黑色韓服與黑笠的「監齋使者」形象),結合現在的Kpop潮流,巧妙地為韓國文化大外宣一回…過去,迪士尼動畫往往走的是「夢想—>掙扎—>自我實現」角色成長曲線明確的故事,到了《Kpop獵魔女團》,刻意打破這些劇情配置,它不走經典三幕式結構,而是用「閃擊式」片段講故事,節奏明確快速、情緒切換不拖泥帶水,就像奉俊昊說過的「一部電影可以什麼都有」的調性混搭,與其說像動畫,更像《蜘蛛人:新宇宙》包裝的女團現場Live…讓人無法預測,又想一直看下去。
《Kpop獵魔女團》打動人的,不是女主角們會發光的拳頭武器,而是她面對自己內在陰影的方式。故事圍繞一個被迫隱藏自我的偶像團體,最終選擇用真實模樣對抗惡魔入侵、粉絲期待,正中當代青少年最敏感的核心議題,「你是你?還是你該成為別人眼中的你?」這樣的主題不以教條說教,而是透過一首首Kpop歌曲自然流露。即使不聽Kpop的人,應該也會接受《Kpop獵魔女團》的音樂吧。電影請來韓國女團Twice成員定延、志效及彩瑛合唱主題曲「Takedown」,加上BlackPink製作人Teddy監製的插曲「Golden」、「How It's Done」,以及迷因等級的「Soda Pop」、暗黑風格的「Your Idol」等,用「What It Sounds Like」來明白自我價值,重新振作…重點:讓男女主角有一首對唱曲「Free」,天啊…在迪士尼去性別、去愛情化的今天,我多久沒聽到一首好聽的男女對唱歌曲了?
如果你喜歡《青春養成記》的青春焦慮與成長隱喻,《校園嬌娃》的女力冒險,《蜘蛛人:新宇宙》的視覺暴走,那《Kpop獵魔女團》無疑更進一步融合了這三者精華。甚至,它某種程度還自嘲了偶像產業本身,從正義化身的女團/女力歌曲VS惡魔化男團/性吸引力表演,舞台上的偶像不是純粹天使,她們也會疲憊、自我懷疑、放縱吃喝,經紀人不總是還抱善意,自己才是夢想最大的敵人,粉絲文化可以狂熱,也可能成為壓垮偶像的最後一根稻草…這部片一邊使用Kpop武器,一邊拆解Kpop機制,反思當代明星文化與粉絲狂熱的製造方式,結合Kpop影響力和韓國傳說,落實在女孩成長故事中,在短時間內混搭出幽默與真實情感的張力,在極致華麗的娛樂同時又足夠吸引人,迪士尼,真的該學著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