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劉若英導演的Netflix出品的《忘了我記得》,如果謝盈萱飾演的女主角,職業不是單口喜劇演員,不會讓人聯想到《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如果不是照顧失智老人的情節,不會那麼地像《女人四十》,如果不是…觀劇的過程,很難不察覺這部影集的「既視感」,前者是角色設定,後者是命題氛圍。但也或許,這種既視感,本就無可避免。我們正處在一個集體老化的社會之中,《忘了我記得》只不過是另外一個「溫柔的」提醒:我們終將面對照護的義務與情感的荒原。

沒有人是完美的,也不知道如何面對無常的到來,即使你已經做了許多功課,付出很多努力。劉若英擔任編導,秦漢、謝盈萱、霍建華主演,故事講的是程樂樂(謝盈萱飾),一人身兼多職,從超商店員、旅行社領隊再到脫口秀演員,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之餘,和丈夫張凱(霍建華飾)的婚姻陷入困境,父親(秦漢飾)開始失智,身邊閨蜜不是事業成功,就是家庭美滿,一切的一切都讓程樂樂覺得自己的人生混亂不已。這個表面講人生親情與愛的故事,實則帶出40世代在當今社會可能遇過的困境,「四十歲的人生到底有多忙啊?每天只能衝衝衝,別說泡泡麵了,連泡一杯咖啡都很趕。」—當你背負著人生沉重負擔,不能不扛時,我們是否還能帶著笑容面對?!


這也讓《忘了我記得》不再只是家庭劇,而是一封寫給四十世代的情書,愛,不一定要說出來,而是陪對方待在那裡,哪怕只有一會兒,無論對象是親人、朋友或愛人;承擔責任,不代表不能求救,適時的示弱、尋求資源,也是一種選擇,「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題,而我選擇我能承受的。」就像在影集中,女主角最終決定讓父親進入長照機構,過程雖有罪惡感,卻是她學會愛的證明,不是逞強硬撐,而是放過自己,保護別人。

就像我文前說的,如果不是謝盈萱,我會更寬容,畢竟太熟悉她壓抑後的爆發,劉若英的導演手法,有些顧此失彼,不過也延續她過往在歌曲、散文、電影中的溫柔曲折,這也是一種選擇,用不同故事持續推演一個命題。或許看的過程,真的會想到很多類似的影視創作,但我不斷問自己一個問題:「這部作品,有沒有因為重複而失去誠意?」我認為沒有!《忘了我記得》沒有野心想要震驚四座,它很誠實地講述一個中年女性的破碎與修補。
或許自己處在《忘了我記得》類似的人生階段,面對父母不可逆的無常,年歲老去、記憶流失、責任無聲地降臨,看《忘了我記得》並非是來找答案的,它只是給了你一面映照自己情緒的鏡子,給你勇氣照照鏡子,看看那個疲憊的自己,眼中是否還有微光。「我很害怕你突然就走了,但我更害怕你一直走不了。」我必須承認這句話有打中我,現在,我只希望當那個頂著天的高個子蹲下來倒下去時,雨中嬉戲的童年回憶,可以有足夠的力量溫暖我支持我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