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中年婦人叫阿貝,個性強勢主觀,阿貝的先生阿茂個性溫和淡定,只是比較不能被嘮叨和嫌棄,如果太太阿貝叨唸過頭,阿茂的脾氣也是會瞬間上來,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讓。吵吵鬧鬧十多年,夫妻倆誰也沒有改變,媽媽經常叫阿貝要縮小自己、尊重先生,阿貝聽不進去,她覺得自己「愛之深責之切」,沒有錯。
自我檢討了一番,阿貝開始改變,有一次,阿貝看見先生不顧醫囑又搬重物,原本的她張口就罵,罵他不自愛,專找人麻煩。改變之後,阿貝換了一個說法,「你買這麼多東西,怎麼不叫我來幫忙,你一個人搬這麼重,我會心疼。」從前是關心則亂,口出惡咒,現在是關心則緩,口出愛語。先生有感阿貝聲色柔和的改變,也就同樣溫和的回應,「唉,心疼什麼,我沒問題,可以的,放心。」
老智者常說,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家人之間距離太近,不知不覺失去了分寸,在口語上造次,出言不遜,忘了尊重。又或是,把親人當成自己肚裡的蛔蟲,自己在想什麼,對方一定要能接收、要能秒懂。就像阿貝,關心先生,先生卻感受不到,氣不過就口出惡言,先生回得更難聽,這樣的關心終究失去了意義。
一句話好好說,不只是夫妻之間,對長輩更需如此,不要期待親人家人或朋友能當我們的肚裡蛔蟲,說話之前,多想三秒鐘,就能把一句帶有情緒的話婉轉出尊重,這樣的應對進退絕對不會傷感情。
#愛語
#口業
#近則不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