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Artists Archives of the Western Reserve
早在高中,克勞斯曼(Terry Klausman)的藝術作品就受到不少成年人讚譽,問題是他並未繼續升學,也因此錯失成為藝術家的機會。出生於俄亥俄州巴伯頓,出了社會的克勞斯曼與這座工業城市的許多居民一樣,選擇投入金屬工廠、成為切割與焊接工。步入中年、有了些閒錢,中斷藝術創作 28 年的他開始利用自己的金屬專業進行雕塑,2010 年決定在藝術非營利組織 Summit Artspace 的大樓開設一間工作室。
隔年,正當他準備舉辦展覽之時,一場鋼板從起重機掉落的工傷事故,導致克勞斯曼右手中指、無名指與小指骨折,近半年無法焊接。因為這場意外,他只好改用左手進行繪畫創作,卻因此發展出自成一派的藝術筆觸,畫作質感被認為能讓人聯想到模板噴畫(Pochoir)與絲網印刷(Silk Screen)。也因為獨有的藝術筆觸,克勞斯曼的作品很快被外界看到,至今已舉辦近 10 次個展、獲得無數獎項,作品也被許多美術館、藝廊、個人永久收藏。

Photo:Summa Health
湖景公墓占地 285 英畝,是克里夫蘭地區最大的公墓之一,墓地葬有許多名人,像是知名實業家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打倒黑道教父「疤面」艾爾卡彭(Al Capone)的電影《鐵面無私》主角原型探員內斯(Eliot Ness )。但克勞斯曼想拜訪的,卻是前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今守護者隊)游擊手查普曼(Ray Chapman)。
1912年查普曼首次為當時還叫做納普斯隊(Cleveland Naps)的印地安人出賽,新秀賽季打擊率高達3成12,隔年就被拔擢為球隊先發游擊手。往後幾年,他成為聯盟最好的游擊手之一,不僅速度飛快,單季 52 次盜壘成功的隊史紀錄還維持了 63 年;打擊技巧極佳,三度榮登聯盟觸擊王;但在所有特質中最為人所稱頌的,是他那顆充滿活力的心。根據隊友說法,他會在休息室說笑話安慰低潮的選手、球隊表現不佳時則會在賽後舉行激勵音樂會,印地安人隊的休息室氣氛也因為他的存在而和樂融融。裁判埃文斯(Billy Evans)就曾表示:「如果球界有更多像查普曼的人,我的工作就不會這麼辛苦了。」

查普曼與隊友們
1920 年,不到30歲的查普曼其實曾考慮退休,前一年他迎娶當地天然氣公司總裁的女兒凱瑟琳(Kathleen Daly),並在岳父母家附近建造準備入住的新家。只可惜命運捉弄,一切安排皆無法實現。
1920 年 8 月 17 日,紐約洋基隊下勾投手梅斯(Carl Mays)控球失準,棒球擊中查普曼左邊太陽穴。他跪倒在地、左耳流出鮮血,隨即被送往球場附近的醫院進行手術。兩年前查普曼的隊友兼經紀人史畢克(Tris Speaker)同樣遭到梅斯擊中頭部,球迷們心想,或許這次查普曼能跟好友一樣,休息個一週就回到賽場吧?
據目擊者所說,事發時間已是傍晚時分,加上當時流行投擲塗抹上菸草、泥土、口水等物質的髒棒球,視線不佳導致打擊區上的查普曼完全沒有閃躲。棒球擊中頭部的當下發出巨大聲響,後續醫院診斷為顱骨凹陷性骨折,儘管緊急手術,查普曼仍在事故隔天凌晨去世,享年 29 歲。

Photo:Dark Star Pictures
在俄亥俄州長大的棒球迷很少不認識查普曼,從小克勞斯曼就對這位傳奇球星的故事深感興趣,希望有一天能到他的墓前致意。
找到下葬處,查普曼的墓碑上安放著一小支美國國旗、數十顆棒球、一些印地安人隊相關刊物、新球季的賽程表、以及好幾頂印地安人隊球帽。「我一直都想見他!那天戴著一頂 1930 年印地安人隊復古球帽,當我們找到墓碑時我激動不已。在交談幾句之後,我跟其他人一樣、把帽子留在那裡表示敬意。」克勞斯曼回憶起當初拜訪查普曼時的場景:「一年過後我再次拜訪,雖然破損,但帽子仍安放在墓碑上。」
這趟行程使這位藝術家心中浮現一個想法,那就是何不去拜訪其他已故的克里夫蘭選手呢?
「我以前常去看球,但已經中斷這個習慣一陣子了。我喜歡運動、喜歡數據,所以找了另一種方式來繼續參與這項運動, 『靈魂守護者(Spirit Keeper)』計畫就是我執行的方式。」

相隔一年球帽出現不少破損 Photo:Terry Klausman/BallNine
一起拜訪湖景公墓隔年,凱寧的妻子南希過世,此次事件更讓克勞斯曼下定決心,要走遍全美公墓,不僅是向選手們致敬,也是懷念好友的一種方式。
身為一名做工的人,他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工具。車上總是備有一把刮刀、一支手鏟、一把修剪刀、一根耙子、一支掃把。每當他來到一座新的公墓,總會拿起工具開始清潔、除草。遇見毀損、歪斜、塌陷,就幫忙聯絡墓地管理員進行修復,對他而言,這是自己對這些已逝選手最基本的尊重。
清潔結束,藝術家會拿出一張白紙在墓碑上拓印,並將這些紙收集在工作室中,記錄著自己拜訪過哪些選手。除了拓印、拍照外,克勞斯曼會在墓碑旁留下所謂的「資訊球」,他會在棒球上寫下這位選手的特殊事蹟、生涯軌跡與數據,讓後續每一位拜訪的人、路過的人重新認識葬在此處的球員。
「我不介意付出點體力勞動來打掃這些墳墓,對我而言這是種表達感謝的方式,我會在這跟他們聊天,對我而言也是種精神放鬆。」克勞斯曼說。

Photo:R. Michael Semple/Tribune Chronicle
來到印第安那阿克倫自由城的邱吉爾公墓,這裡葬著克利夫蘭藍調隊(Cleveland Blues,印地安人隊前身)第一場比賽的捕手伍茲(Bob Woods)、與他妻子瑪格麗特(Margaret)。1901 年以 32 歲年紀加入聯盟,只是據說當時為了打棒球,他事實上謊報年齡至少 6 歲,對於整個棒球界來說,伍茲就像是個神秘人。儘管與妻子葬著,墓碑上卻只有刻伍茲的名字,為了賦予女性應有的尊重,克勞斯曼特別請私家偵探調查出她的名字,並重新製作一個刻有兩人名字的墓碑。
不少人知道印地安人的前一座世界冠軍已經是1948年的事,但你知道那支冠軍隊只有一人葬在主場駐紮的俄亥俄州嗎?儘管並非本地人,「子彈」費勒(Bob Feller)被葬在郊區小鎮蓋茨米爾斯(Gates Mills)的北方公墓。克勞斯曼曾有幸與這位名人堂好手通電話,他記得當時年過 90 的費勒仍不減風趣,當他關心聲音聽起來有些疲倦的老人家身體狀況時,費勒開玩笑的回答:「沒什麼,只是剛剛在穀倉投了幾球,我想維持好身材。」
眾多墳墓當中,因為空難逝世的前洋基隊長曼森(Thurman Munson)安身之處,讓烤克勞斯曼印象深刻。作為在地出生選手代表,身為捕手的曼森一直是自己最喜歡的選手之一,他的墓地被設計成打擊區的樣子,就像是永遠鎮守著本壘板。「沒想到他的墓碑會爬滿藤蔓。」克勞斯曼喃喃的說道,花了超過 4 個小時將墓地整理乾淨,並拿出捲尺在曼森目的前方丈量出60 英尺 6 英寸、相當於投手丘距離處駐足許久才離開。

蒙森至今仍堅守本壘崗位 Photo:Terry Klausman/BallNine
「我熱愛棒球,也熱愛探索」
不到三年的時間,克勞斯曼已經拜訪將近 200 位選手的墓地,一切的起因就只是因為他愛棒球、他想見見這些球員。如果不是靈魂守護者計畫,他不會知道「悲傷山姆」瓊斯(Sad Sam Jones)*註1曾投出聯盟史上唯一一場無三振的無安打比賽;離家不到半小時車程,名人堂投手拉芬(Red Ruffing)就葬在那,15 歲那年他因為礦場意外而失去了 4 根腳趾;1897 年索克雷西斯(Louis Sockalexis)代表如今已解散的克里夫蘭蜘蛛隊出賽,他是大聯盟首位美國原住民選手;別忘了提赫克(Guy Hecker),他不僅投過無安打比賽、拿過投手三冠王,更是美國職棒最後一位拿下打擊王的投手。
「從一個人的墓碑上可以了解很多事情,例如他們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像是錢斯(Dean Chance)*註2的墓碑就刻著 1964 年賽揚獎獎盃。」

這顆資訊球的主角是名人堂打者弗利克(Elmer Flick) Photo:Terry Klausman
對克勞斯曼而言,這項計畫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進行歷史研究、走訪各地,除了對這些曾登上大聯盟的選手致敬,也從中獲得許多有趣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或許能因為自己的舉動,讓更多人發現這裡葬著一位曾在場上發光發熱的運動員。
「我想向他們表達感謝,就算只是站上賽場一天,他們也是大聯盟球員。我從他們身上獲得故事,因此留下紀念品作為交換。或許有一天,資訊球會被風吹滾動,某個掃墓的人會不小心踢到,又或者割草的人無意間踩到,他們會撿起這顆球、閱讀上面的文字,並了解到原來埋葬在這裡的,是一段歷史。」
計畫沒有盡頭,克勞斯曼打算繼續造訪更多前球員,向更多選手致意,讓他們的精神永存在這世上。

Photo:Nancy Koenig/BallNine
*註1:瓊斯綽號的由來並非他總是垂頭喪氣,而是因為他習慣將帽沿壓很低,打者望過去會覺得這個人死氣沉沉,事實上他是位性格開朗的球員。
*註2: 1964 年,年僅 23 歲的錢斯單季奪下 20 勝拿下勝投王,獲選成為當時大聯盟最年輕的賽揚獎得主,至今仍保有天使隊單季最多場完封的紀錄(11 場完封),連球史三振王Nolan Ryan都瞠乎其後。
※訂閱《MLB星系》,幫助我們延續書寫運動的熱情,訂閱請點選頁面上方「方案」選項,或是此處連結。^^

*資料來源:Terry Klausman: A Retrospective、Q & A with ACoT welded steel sculptor and pencil artist Terry Klausman,作者 Akron Beacon Journal、Remembering Cleveland shortstop Ray Chapman, 100 years after his tragic death,作者 Zack Meisel、Baseball fan honors former Indians players,作者 Nathanael Hawthorne、The Spirit Keeper: Major-league fan honors memory of Cleveland baseball players,作品 Mark J. Price、Spirit Keeper,作品 KEVIN KER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