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民甲近日在自家公寓中,突然遭遇天花板大片掉落,所幸僅受輕傷。這起事件發生在一棟屋齡超過30年的老舊大樓內,甲事後向管委會反映,並自行聘請專業技師檢測,初步發現混凝土中可能含有過量氯離子,懷疑是「海砂屋」。海砂屋是早期建築偷工減料,未經處理的海砂混入混凝土中,導致鋼筋鏽蝕、結構脆弱的現象。此事件也凸顯老舊建築耐震與結構安全問題,應引起相關單位關注與加強檢查。
海砂屋的鑑定原則
依據臺北市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鑑定原則手冊,鑑定內容應符合下列鑑定原則:
1、各樓層混凝土檢測取樣數至少每 200 平方公尺一個,每樓層不得少於3個。2、損害調查:
(1)損害現況紀錄及照相。
(2)裂縫量測:含裂損狀況、裂縫寬度及長度。
3、檢測項目應包括下列事項:
(1)鋼筋檢測:目視檢測或斷面量測為主,必要時增加腐蝕速率檢測。
(2)混凝土檢測:抗壓強度、氯離子含量、中性化深度及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
實務上檢測時常會發生不依規定採樣、取樣總數不足或不合規之認證機構
如果遇上良心送件單位或鑑測單位,依據上開鑑定原則當然沒問題,但若是有心人士刻意操弄,只為了取得市府認定為海砂屋,辦理鑑測時就會發生不依據應有的鑑定步驟,例如實際鑑測時,有時並沒有間隔200平方公尺採樣,只是以法規所要求之總點數進行採樣,導致混凝土取樣時並未遵守臺北市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鑑定手冊規定的至少每200平方公尺一個取樣數之規定,或者有些特定區域的地方取樣總數不足,或者有時試驗單位並非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下稱TAF)認證合格之機構,或是壓低重建費用並拉高補強費用,形成補強不符成本,因此必須拆除重建,如此導致住戶被迫因為海砂屋需要拆除重建,而同意都市更新。
有海砂屋疑慮者,應盡速辦理鑑測
依據臺北市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鑑定原則手冊,若經鋼筋檢測、混凝土檢測屬海砂屋者,或雖符合標準但經耐震能評估仍不符標準者,應儘速進行結構安全評估與補強或拆除措施。市民甲所居大樓出現天花板剝落、鋼筋外露等現象,已具高風險警訊,應依手冊流程辦理初步鑑定,若確認為海砂屋,應即刻啟動改善或都更程序,以保障住戶生命財產安全,但也要留意鑑測的流程與方法是否正確,避免淪為不良廠商逼迫都更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