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於 2019 年 8 月 28 日,重新整理收錄於此)
去日本學法文?初探「沉浸式習得」的世界
2018 年 6 月到 11 月,我在加拿大蒙特婁的語言學校學習英文與法文。蒙特婁是個法語為主要官方語言的城市,街道標示、捷運廣播、報紙幾乎都是法文,看起來是個完美的學習環境。
但實際上,真正「只能說法文」的場合只有語言學校課堂,課外時間大多還是用英文溝通。即便在超市或街上嘗試講法文,對方只要聽出你不太流利,立刻切換英文。更別說在異鄉待幾個月後,難免想要找同溫層,結果認識了一群台灣人,法文沒進步,台語倒是練起來了 😅
這讓我發現:語言沉浸環境不會自動發生,必須主動創造。
很早就知道「會說 25 種語言的台灣郎Terry」。他多年來在日本、美國、亞馬遜叢林,甚至台灣高雄舉辦「沈浸式習得」計畫。主打特色是:
「24 小時與母語人士有意義互動,用最短時間掌握語言、建立溝通信心。」
既然我已經花了半年時間在加拿大練語言,心想再飛去日本一週也無妨。於是報名了 2018 年12月的日本福岡沉浸式習得計畫,用幾乎是零基礎的日文來做語言實驗,想知道利用沉浸式習得方法來學習外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選福岡?
在 Terry 的沉浸式計畫中,福岡是唯一安排寄宿家庭的城市。雖然我之前在加拿大的寄宿家庭經驗不太好,但這次決定更徹底地把自己丟進全日語環境。
Terry 合作的寄宿家庭來自 Hippo Family Club —— 一個多語學習社群,成員也在學習其他語言,對文化差異非常包容,有許多接待外國人的經驗。
一週的「神秘行程」
官網的行程表寫得很神秘,連抵達福岡第一天都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我相信 Terry 的規劃,抱著開箱驚喜的心情參加。事後證明是驚喜,不是驚嚇!
行程摘要
🏠 前三天與寄宿家庭生活互動
🍺 參觀朝日啤酒廠、福岡教育大學
🎤 與多位講師交流、一對一語言練習
🥚 蛋包飯趴踢、多語社團 KTV、屋台挑戰
🏞 最後前往深山秘境的天空茶屋作結
每天都要跟不同的日語母語人士互動,不是坐在教室,而是直接生活中的語言交流。
每天都要與日語母語者交流
💁講師介紹
- 講師 1 號 – 久保田:來過台灣工作,會講中文。三次出現,教我如何自我介紹、寫心得日記,還一起去吃一蘭拉麵。
- 講師 2 號 – Saki:福岡教育大學準理科老師,用生科小道具教我們日文,自備小禮物超暖心!
- 講師 3 號 – Brandon:美國工程師,日語超流利。一起吃庫拉壽司,還邀我參加火鍋烹飪 PK。
- 講師 4 號 – 女強人小姐姐:在博多車站共進早午餐,聊了推薦的伴手禮和咖啡店。
- 講師 5 號 – 福岡正妹:用圖文講解尼泊爾志工經驗,即使聽不懂日文也能猜出內容。
- 講師 6 號 – 民宿大叔 Norishiko:來過台灣環島,超嗨、超親切。
- 講師 7 & 8 號 – 八女市車伕姊姊 & 天空茶屋代理主人:鄉村地區全程日語交流,是最棒的語言實境訓練。

福岡的日語學習資源與文化體驗活動
- 國際語言交流中心:像圖書館的空間,我們常在這與講師交流。驚喜發現母校淡江大學的宣傳單!
- 免費日語教室:由退休的日本大叔大嬸定期開課,我們用日語介紹福岡名產。
- Meetup 多語社團:直接在 App 找活動,參加語言交換、KTV、火鍋趴,還勾起我不少卡通主題曲回憶。
- 屋台挑戰任務:去福岡路邊攤,用日語點餐、搭訕老闆,實戰練習最有效!
- 朝日啤酒工廠:日語導覽、免費試喝!Terry 還事先教我們關鍵單字,聽得懂超有成就感。
- 福岡教育大學參訪:在學餐吃飯、參觀校園,感受日本大學生活。
- 八女市一日遊:壓軸行程!逛咖啡店、百年茶鋪、在深山天空茶屋過夜。民宿姐姐全程只說日語,讓我們徹底沉浸。隔天早上醒來,清新的山景中還遇到阿嬤曬柿子乾,像極了回到台灣鄉下的童年。


零基礎也能「開口說」
我的日文底子只有高中兩學期。剛開始完全聽不懂寄宿媽媽在說什麼,只能靠手勢和表情猜意思。她也不會說英文,但這樣的互動反而讓我快速學會生活中實用的單字。
不像背單字的死記,這種在情境中的學習記得更牢。寄宿媽媽的耐心也讓我慢慢放下「說錯會被笑」的恐懼。
重複是進步的關鍵
行程後半段,每天都要自我介紹幾次,從一開始像背台詞,到後來能自然地說出來,真的很有成就感。Terry 的安排讓語言學習變得像一場冒險遊戲,沒有壓力,只有樂趣和挑戰。
福岡,因為語言而有溫度
結束行程後,我自己上 Meetup 找語言交換活動,參加火鍋趴交朋友,體驗自製版的沉浸式學習。雖然福岡不像東京、大阪那麼熱門,但在這趟旅程中,福岡變成了我心中最溫暖的語言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