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古鎮上,被小書店餵養
完成工作任務回到結古鎮的休息日,常常一個人出門散步,像一個儀式,用雙腳重新走一遍幾日未見的小鎮,才算真正的休息。
最常造訪的地方是書店,沿著溪流和結古大道一路走,拐彎上坡道,漫步巷弄,有一家叫做「小沙彌」的獨立書店藏在不起眼處。店內陳設的書籍以宗教、藏族文化、歷史和藝術居多,門把小牌子寫著:「智者在此垂釣」,很是貼切。每回走進來都要在書架間細細巡視,看店主又進了什麼新書,也把幾本愛不釋手的一翻再翻,慎重盤算行李重量。書店外可以看見格薩爾廣場,廣場對面是藏書豐富的玉樹市圖書館。附近一帶餐館與商場林立,朋友看照片曾笑:「妳是去了青海的東區嗎?」,確實,初來乍到時對於結古鎮的熱鬧很不習慣,總覺得跟想像中高原的荒涼有所出入,後來翻書得知結古是藏語中「貨物集散地」的意思,此地是進藏必經之路,也是連接內地和青藏高原的重要貿易商道。
游移在草原與小鎮之間的時日,依賴著這些書和文字補強對藏區的認識,也陸續造訪其他書店,找到當地康巴作家群的散文和詩集,想當然是努力扛回來了(笑)。
分享一首很喜歡的詩:
公曆的八月末
農曆的七月初
從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邊緣
向三千七百米的古鎮結古進發
夏天攢住季節的藤條活滑落至落英繽紛的深秋
高大的喬木變成低矮的灌木
沿途的風景色彩開始單調
山腳的村莊越來越小
相互間的距離越加遙遠
黃土地早已稼穡春天的發願
高原的青稞還在襁褓裡吃奶
山頂上去年的雪還未融化
山埡口的經布如虹似旗
想起文成公主
走的也是這條路
那路走得艱辛
走得忐忑
走得孤獨
走得悲壯
淚水浸透沒有標點符號的史書
打開微信,歷史已非古人所能預見
五星旗下綻放五十六張笑臉
天黑了才發覺老天很樸素
一雙襪子穿了多少年上面全是眼睛一樣的小洞
我們穿著革履還祈求什麼?
行行重行行車
燈在高速路的便道上一瘸一拐
照不到夜的盡頭
天根本就沒有打算亮
玉樹的路很遠很遠
──才仁當智〈玉樹之路〉
後記
忽然不太知道要怎麼整理照片,一個月簡短,回憶起來又太長,老友說深遠的旅行就像紅酒,後勁強。我想,現在就是微醺的狀態。
今年秋天來得特別早,對我而言,夏天甚至更早在離開高原時便結束。小島店家一一發佈休日預告,身邊朋友也陸續暫離蘭嶼,去讀書休息進修打工,我沒有什麼離愁,很快就會見面了,對吧?只是半年,相較高原哭斷腸的別離,畢竟那一別,再見不知何年。
夥伴傳來訊息說高原已下雪,幸好藏人都早早搬遷到冬季牧場,望著照片裡大地披覆皚皚白雪,覺得心裡一暖,要牽掛的地方已經不少,如今又多了這一處。那天在玉樹機場,他們駕車離開的畫面歷歷在眼,一度不爭氣對空氣呆想:「欸,明天不來接我一起去草原了嗎?」,也一遍遍想著那句「一直哭沒意思,心裡有想最重要」,啊,康巴男子多麼精闢。
旅途種種都在秋日風起的小島靜靜發酵,那些個翻身下床就踩在草地上的清晨,耳邊猶聽見髦牛叫,小蟲子爬過衣裳,學藏人輕手捧起,送牠去安全的地方(但回來後還是打蚊子了,抱歉)。站在世界屋脊,看見最純粹真摯的信仰,藏人記掛萬物天地眾生,世界若安好,自己與家人便也會安好,所以他們攀走高處撒隆達、掛經幡,讓所有的祈念被風傳揚,上至穹蒼。
我的心偶爾會跟隨那些轉經筒繞轉,順時鐘,一圈圈,閉上眼睛彷彿就能見到草原的牛馬羊。手腕上的藏紅佛珠和蘭嶼黑白紅串珠無違和共處,達悟族人與藏人,山羊與髦牛,大海與原野,不斷重疊交錯。
桌邊還有十幾本扛回來的書等我慢嚥細嚼,也許,正適合過冬。
────2019 秋,整理於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