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還沒畢業,她就放下課本走進髮廊。
一開始只是學徒,從掃地、洗毛巾、幫客人洗頭開始做起。別人下班,她還要練習吹整;別人休息,她默默在角落觀察老師怎麼剪髮、怎麼和客人聊天。
同事嫌她手慢,說她學不快;客人說她不會講話,總是一臉緊張。但她咬牙忍下來了。她知道自己沒退路,每個月只要能多存一點錢,就能多寄一點回家給媽媽。她也曾懷疑過:「是不是不適合這行?」但每次看到鏡子前的客人摸著新髮型微笑的樣子,她心裡就暖了一塊。
十年後,她在巷子裡租下一間小店,改裝成屬於自己的工作室。裡頭不大,卻乾淨溫暖,牆上貼滿她親手剪過頭的客人們的照片──有小學生、退休爺爺、單親媽媽,也有從她學徒時就開始支援她的老顧客。
朋友問她:「妳這樣撐下來不容易吧?」
她笑著說:「這是我自己選的生活,雖然有點苦,但甘願。」
有些成功,不是多風光,也不是多賺錢,而是你終於能自在地站在原本不屬於你的地方,然後說:「這裡,現在是我的位置。」
她的剪刀不只是手藝的工具,也是她與世界交手的方式。
從被看不起的學徒,到有人願意等她兩個月排隊,只為那一雙細緻認真的手──這一路,她走得慢,但走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