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喪禮也是一種生命學習】
進入中年後開始練習面對各種死訊:我的公公/同事的爹/他系前主任,甚至是大學同學
我思考各種哀榮倍至的背後,對於逝者的所有的感受與懷念,也只有那些真正生活過與認識過的才能體會。所有的頭銜又是甚麼呢?大概是用來包裝給來悼唁的人聽得。 似乎情感與人性的層面才是最後能令人思念的,所以,人是要幫助別人才有真正的價值,或是妳要留下甚麼呢?有價值的paper?還是有益他人甚或改變他人的論著呢?
【人與人之間的情分或者是有因果關係】
未來,與親戚的聚會,恐怕不再只是婚喜慶了。開始要面對喪的出現。原來,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僅能泰然面對,否則歲月豈能靜好。
我們的曾經的美好青春畢竟已經過完了。
該卸任的,也在準備卸任著。而人我的情份也漸漸演變得明顯,出現因果關係了。
凡曾經種下的好或壞,都要漸漸結出果實了,那些壞的只能坦然面對與承受而已。怨懟無用,也許要學習放下?
【 青春已遠去】年輕時總是搭火車來去,工作與結婚後後便改成開車來去,多年後再來到火車站搭車:
久違的 台南火車站
曾經駐足的空間
而青春記憶竟如魑魅般地飄浮掠過 原來
青春早已遠去
曾經 我的青春的所在 那些車廂
載走我的過去身影
留下來的我 有些哀傷
然而人生如火車
只能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