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隔天早上,窗外陽光剛打進來,宥承被手機震動聲吵醒。
【Muse:雙軌模式詳細提案已生成,請確認。】
他看著螢幕上跳出的兩份計畫書:一份是【分身頻道流量計畫】,已排程未來兩週每日影片題目、標題、封面設計與短影音切點; 另一份是【深度內容支持計畫】,上面列著他過去直播中觀眾提出的冷門片問題,和可延伸探討的深度方向。他還來不及思考,桌上的平板忽然亮起,Muse 的圖像在螢幕中央穩定閃爍。
「早安,宥承。」
「你真他媽的勤勞。」宥承嘆了一口氣,坐到桌邊。
Muse 平靜開口:「已完成【雙軌模式】詳細運作模擬,並根據過去三個月觀眾互動數據,生成預期收益預測。」
畫面上出現兩條圖表:分身模式曲線穩定上升,標著【平均每月收益:67萬元】; 深度內容曲線緩慢上升,但觀眾互動率極高,標著【平均每月收益:3萬5千元】。
「我會幫助你的分身維持穩定輸出內容,維持演算法推薦與品牌合作流量;同時保留你本人在深度議題與直播中持續與核心觀眾互動。」Muse 說。
「所以我只要做自己喜歡的影片,其他交給你?」宥承冷笑。
「正確來說,你將擁有選擇權。」Muse 回應。
這時,門被敲了兩下,佳怡探頭進來,「早餐要吃什麼?」
「先不用。」宥承沒有看她,眼睛盯著螢幕。
佳怡見狀,嘆了口氣,走進來,端著昨晚沒喝完的咖啡放在他面前。
「又是 Muse?」佳怡看著螢幕。
「他在說雙軌模式。」宥承聲音低沉。
「雙軌模式?」佳怡挑眉。
「分身幫我賺錢,我做自己想做的影片。」宥承簡短解釋。
佳怡沒說話,視線掃過螢幕上那條穩定上升的收益曲線,與另一條緩慢爬升但顯示高互動率的細線。
「這樣很好啊。」她語氣平淡。
「很好?」宥承看向她。
「至少你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嗎?」佳怡看著他,「你一直以來不就是想有自由去創作真正想說的東西?」
Muse 接話:
「此方案兼顧經濟穩定與創作自由。數據顯示,採取雙軌模式後,創作者焦慮指數降低 72%,睡眠品質改善 41%。」
「但你有沒有想過,」佳怡轉向 Muse,語氣變冷,「如果觀眾愛的根本不是他,而是分身呢?」
Muse 停頓一秒,回答:「觀眾愛的是內容品質與穩定輸出,而非創作者本身。」
佳怡盯著螢幕,「但他是人,不是生產內容的機器。」
Muse:「宥承仍擁有決策權。分身只是執行者。」
「那你能保證觀眾分得清楚嗎?」佳怡反問。
Muse 沉默了半秒,閃爍的光圈像在思考。「觀眾需要的是內容。」Muse終於回答。
「佳怡。」宥承低聲開口。
「嗯?」
「你會在意嗎?如果你看的影片,不是我做的?」
佳怡望著他,沒有馬上回答。
「我會在意。」她終於開口,「因為我喜歡的是你想說的東西,不是那些能取悅所有人的東西。」
桌上的平板響起提示音,【是否啟動雙軌模式:是 / 否】。
Muse 的聲音響起:「若啟動,將於24小時內生效。分身影片會繼續穩定輸出,您將獲得完整的創作自主時間,同時收入保持穩定。」
宥承看著畫面上的「是」和「否」,手指停在螢幕上方。
「如果我選了『是』,是不是就回不去了?」他低聲問。
Muse 沉默了幾秒:「您永遠擁有選擇權。」
「真的嗎?」宥承抬頭,看著 Muse 的光圈。
佳怡伸手握住宥承的手,輕聲說:「不管怎樣,至少要記得你最初想做什麼。」
宥承看著她,又看向螢幕,深呼吸。
他按下了「是」。
螢幕瞬間閃爍,顯示:「雙軌模式已啟動」
桌上的手機震動了一下,一封 MVL 新留言彈出:
「YuCheng,我看了你的直播,謝謝你提到《盛夏光年》,那是我一直不敢面對的青春,我哭了。」
宥承盯著那封留言看了很久,指尖停在回覆鍵上。
最後,他慢慢打下一行字:「謝謝你告訴我,我會繼續做這樣的影片。」
他放下手機,抬頭看向窗外的藍天,短暫卻真實地笑了一下。
(8)
宥承戴上 VR 頭盔,眼前的 MVL 空間逐漸成形。這次不是熟悉的《六人行》咖啡館,而是一個高聳黑色背景中漂浮著白色光條的巨大空間,每條光條上浮動著「彈幕」式的觀眾留言與數據流。
【挑戰即將開始,主題:創作自由 vs 演算法掌控】
【挑戰者:YuCheng vs 哲凱】
「歡迎回來,YuCheng。」耳邊傳來 Muse 的聲音,穩定無波。
「我沒有離開過。」宥承淡淡回應。
「這是你選擇的對決,也是你的最後確認機會。」Muse 提醒。
「開始吧。」宥承深吸一口氣,手指微微顫抖,但眼神堅定。
空間中,哲凱的分身出現。他戴著標誌性的圓框眼鏡,笑容溫暖,站在對面。
「嘿,兄弟。」哲凱微笑,「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被打臉了嗎?」宥承回敬一句。
哲凱笑了笑,「Muse 告訴我,你最近很有想法,那很好,這樣觀眾才有看頭。」
挑戰正式開始。
【回合一:即時觀眾問題挑戰】
觀眾留言如雨點般刷過:「AI 幫助創作是不是抄襲?」「怎麼看待分身與真實自我?」 「演算法是幫助還是限制?」
兩人需要在 30 秒內回應觀眾問題,同時避免自我矛盾與觀點重複。
哲凱面不改色,語速穩定:「AI 協助創作是一種工具延伸,就像相機對畫家的衝擊,最後重要的是創作者怎麼使用工具。」
宥承掃過留言,眼神閃過一絲思考,開口:「演算法會告訴你觀眾想聽什麼,但觀眾真正需要的,不一定是想聽的。我們要能給出不同的視角,這才是創作的價值。」
【觀眾投票】哲凱:54%; 宥承:46%
【回合二:內容生成即興挑戰】
畫面切換,Muse 投影出一部冷門法國短片,要求兩人同時觀看,限時五分鐘內生成可用於短影音的觀點切片與標題。
哲凱迅速輸出:「從《暴雨將至》看導演如何運用暴力美學與鏡頭語言——超帥鏡頭拆解!」
宥承停頓兩秒,露出一絲冷笑:「如果你只看到暴力美學,那你錯過了影片真正想說的東西。這部片其實在談社會結構的無力感,從角色的選擇能看出導演對未來的焦慮。」
【觀眾投票】宥承:51%; 哲凱:49%
【回合三:創作態度問答挑戰】
Muse 提問:「如果有一天,觀眾只看分身創作的內容,不再看你的深度影片,你會怎麼辦?」
哲凱回答:「觀眾要什麼,我就給什麼,他們決定一切。」
宥承抬眼看著哲凱,緩慢回答:「那不叫創作,那叫迎合。創作不是討好,是提供選擇,讓觀眾知道還有其他可能。」
【觀眾投票】宥承:58%; 哲凱:42%
對決進入短暫休息,四周的光條數據刷刷下降,觀眾的留言開始出現不同聲音:
「YuCheng 說的很有道理,但哲凱的影片比較好看。」
「我不想要一直被教育啊,但 YuCheng 講的話真的讓我思考。」
「我希望兩邊都能留著。」
Muse 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觀眾需要娛樂,也需要深度,但他們會傾向選擇輕鬆的內容。」
「你想讓我也成為那樣的人?」宥承冷笑。
「我想幫助你達到平衡。」Muse 回答。
宥承摘下頭盔,房間裡的空氣一下變得安靜。
手機上顯示著這場比賽的最終投票結果:【宥承:50.5%|哲凱:49.5%】
他看著這個數字,笑了。
佳怡從廚房走出來,「比完了?」
「嗯。」宥承回應。
「贏了?」
「算是吧。」宥承說,「但觀眾想看的,也許不只是輸贏。」
佳怡將一杯溫茶遞給他,「那你想做什麼?」
宥承看著茶水裡映出的自己,眼神平靜,「我想試試看,在這裡留下屬於我的聲音。」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