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岡本|拒絕生命政治刺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譯按:這是阿岡本(Giorgio Agamben)於二〇〇四年發表於《世界報》(Le Monde)的文章。脈絡在文中皆已有說明,這裡不多補充。雖然疫情爆發出來之後,阿岡本的一系列言論受到許多批判,但我並不認為阿岡本小題大作,反倒認為必須認真看待他的觀點,並從他的思想中提出批判。例如,他在疫情一系列文章中,顯然擔心的是「決斷主義」的問題,亦即決斷絕非中性,反倒總是主觀的。由此,我們可以繼續追問很多問題,例如,我們是否該追求絕對客觀的判斷標準?又或者,主觀又怎樣?但這些都之後再說。這篇文章也點出阿岡本另一個關懷,而我認為非常值得一讀。也許這樣能更深化我們對「例外」與常態或常規的思考。

許多報導毫無疑問已經指出,凡欲持簽證前往美國者,今後將被建檔,並在入境時留下指紋。我個人完全無意接受此類程序,而這也是我毫不猶豫取消原訂三月在紐約大學授課計畫的原因。

我在此希望說明我拒絕前往的理由,也就是說,為何即便我長年與美國的同事與其學生懷有深厚情誼,仍認為我的決定既必要也不可撤回。我更希望其他歐洲智識份子與教育者能認同並支持我的決定。

我的決定並非僅出於本能性地對某個程序產生的反感(這類程序長期以來皆只用於罪犯或政治犯)。若僅止於此,我們或許還能出於道德上的原因,爭取與這些人團結並共同分擔今日無數人所面對的屈辱處境。

但這並非問題的本質。問題不僅超越個人感受性的問題,更關乎到我們今日所處的「民主國家」中,公民在法律−政治(或更精確地說,生命政治)秩序中的地位。

近年來,我們逐漸被說服,接受了一套原本被視為例外且不人道的控制措施,並將之當作日常生活中「常態」且「人性」的面向(dimensions humaines et normales)。眾所周知,國家對個體的監控已透過電子部署(如信用卡或手機)達到了過去難以想像的程度。

在對身體的控制與操弄上,一旦越過某些檻(seuils),便意味著我們已進入一個全新的生命政治時代,亦即傅柯所說的,藉由極端複雜化的技術來逐步將人類「動物化」的過程。

指紋與視網膜的電子建檔、皮下刺青,以及別種類似的措施,都是構成那道「檻」的重要元素。我們不應被為了實施這些措施所提出的「安全理由」(raisons de sécurité)所欺。這些理由根本無關緊要。歷史一再告訴我們,許多起初只針對異邦人實施的措施,最後都擴及到全體公民。

當下所涉及的問題,正是一種嶄新且「正常」的、公民與國家之間的生命政治關係。這種關係不再關乎自由而積極地參與公共領域,而是轉而將主體性中最為私密、最無法交流的層面——身體的生物學生命(la vie biologique des corps)——給記錄與建檔。

公共言說被媒體部署(dispositifs médiatiques)所控制與操弄,而與此相對的,則是科技部署對裸命的記載與識別。在「沒有身體的話語」和「沒有話語的身體」這兩個極端之間的,是日益萎縮、窄化的,我們曾稱為「政治」的空間。

當國家將原本針對危險階級(classes dangereuses)所發明的技術與部署,套用到公民乃至於人類本身之上時,理應構成政治生活場域之處的國家,反而將公民塑造成一種完美的嫌疑人。至今,全人類本身(l'humanité elle-même)皆已成為危險階級。

數年前我曾寫道,當代西方的政治典範已不再是城邦,而是集中營。我們已從雅典走向奧斯威辛。當時我的主張顯然是哲學命題而非歷史敘事——我們不應混淆這些現象,反倒應 加以區分。

我想指出的是,當刺青最初出現在奧斯威辛時,其無疑是對集中營中的被押送者進行登記與識別的諸多方式中,最正常也最經濟的手段。如今,美國強加於入境者之上的生命政治刺青——無論是電子指紋、視網膜掃描,還是別種形式——或許正預示著未來某一天,我們都將被要求接受將這種識別方式視為「好公民」身份的常規登記方式,並任其成為國家運作機制之一。這便是為何我們必須反對生命政治刺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305-0005
2會員
8內容數
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理解並找回自己做決策的方式,以便更好地影響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決策,並探討了策略和權威之間的相互關係。文章鼓勵讀者遵循內在權威並執行策略,以確保每一個決策都是舒服、順暢的。另外,也提供了與作者一起討論的方式。需確保提供的出生時間精確,以取得精準的解讀內容。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理解並找回自己做決策的方式,以便更好地影響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決策,並探討了策略和權威之間的相互關係。文章鼓勵讀者遵循內在權威並執行策略,以確保每一個決策都是舒服、順暢的。另外,也提供了與作者一起討論的方式。需確保提供的出生時間精確,以取得精準的解讀內容。
Thumbnail
逆境,這個字眼在阿政的生命裡,似乎特別有重量。他的研究所生活,原應是知識的海洋,思想的火花碰撞之地,卻不料在這轉角,遭遇了人生的一大挑戰——一場突如其來的登革熱疫情。
Thumbnail
逆境,這個字眼在阿政的生命裡,似乎特別有重量。他的研究所生活,原應是知識的海洋,思想的火花碰撞之地,卻不料在這轉角,遭遇了人生的一大挑戰——一場突如其來的登革熱疫情。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Thumbnail
📍前言 近期受到父親啟蒙,持續接觸哲學,並拜賜鏡好聽所製作的哲學好好玩,主講人紀金慶老師詳細地闡述了班雅明的哲學理念,深入淺出、入木三分的解析,讓我墜入、沉浸於哲學淵淵長河之中。 📍哲學慰藉vs社會觀點 哲學中總是富含許多可以解釋現代社會為何演變至今的現象,印證社會現象的前因後
Thumbnail
📍前言 近期受到父親啟蒙,持續接觸哲學,並拜賜鏡好聽所製作的哲學好好玩,主講人紀金慶老師詳細地闡述了班雅明的哲學理念,深入淺出、入木三分的解析,讓我墜入、沉浸於哲學淵淵長河之中。 📍哲學慰藉vs社會觀點 哲學中總是富含許多可以解釋現代社會為何演變至今的現象,印證社會現象的前因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