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一次我和一位先前從未謀面的作者見面吃飯,當我們準備離開,她對我說:
「我以為你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耶!」
我愣了一下,然後笑出來。原來,是因為我的筆名太夢幻,加上我寫了很多本言情小說,讓她誤以為我本人活在浪漫裡。
如果你看我以前的文章就知道,錢味濃厚,現實生活中,我可是會為了五塊錢一根蔥而計較,所以我自認「錢嫂」當之無愧。(欸?)📌 新聞打破「作家活在幻想裡」的迷思
最近,我無意中滑到一則新聞,講的是肆一與他的經紀人之間的金錢糾紛。(新聞連結)
現實生活中,我並不認識這位作者,也沒與他接觸過,更不認識他的經紀人,對這則新聞性無法評論。但這則新聞喚起了我曾經被問到的問題:
作家是不是真的不食人間煙火?
尤其我們這些寫愛情、寫夢幻小說,賣夢想的言情小說家,是否常被視為「不切實際」、「活在幻想裡」?
✍️ 寫小說,是為了繳帳單
至於我,一開始寫小說或許是興趣(未婚),但在大量出書的那期間,就是為了養家糊口。(婚後為了養小孩嘛!)
雖然說創作是腦中的世界,但我人活在這個現實世界,還是要繳水電費、瓦斯費,還有伙食費、通訊費,大量出書是為了拿到金錢,好過生活。所以如果說我「不切實際」……沒有這回事!
🤝 理想中的經紀人,是能讓我專心創作的夥伴
回到那則新聞,先不論真相如何?我覺得對於一位創作者來說,如果能夠有一位可靠的經紀人,或是合作夥伴,幫忙處理創作以外的雜事,那真是太好了,我自己也曾經這樣想過,甚至和幾位想要當作家經紀人的作者聊過。
但聊過之後,我發現他們能做的事情,我自己也能做,既然自己都能夠做了,那也沒必要再找他們了。
我想要的經紀人,除了可以幫我解決我能夠做到,卻沒空處理,最重要的是能夠幫我處理我所做不到的事的人。其實我有個幻想,就是希望有一位能幫我處理小說以外,所有事情的人,好讓我專心創作。(後來一切還是自己來,一直到現在……)
📚 「經紀人」不只是人,平台、出版社也是一種可能
在台灣,或許有些作家有經紀人,但我95%是獨立作業,剩下5%是有跟一些人合作,但還稱不上是「經紀人」。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出版社可以視為是作者的「經紀人」,比如幫忙處理上電視、廣播,新書分享會,另外找媒體等等。
而像「鏡文學」、「POPO」、「獨創」等網路平台,也各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如果你是他們旗下的作者,這些平台也可以視為是你的經紀人。
這些平台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幫你發表作品,也可能將作品推向影視、IP授權等更大的市場。不過,合作之前,還是要簽白紙黑字的合約、搞清楚金流與分潤。
聽說國外有「作家經紀人」,我認為作家經紀人不只是要懂得為作者去跟出版、影視談小說作品或創意,在為雙方謀取權益時(作家跟經紀人中間有拆帳),「誠信」也是重要的一環。
🕰️ 腦袋可以幻想,但手要學會簽合約
看到新聞,我忽然回想到三十年前的自己,當時的我,不知道未來會寫到哪裡,也不知道繼續處在這文字的世界。(我曾經想過,如果寫到不能寫了,就去外面找工作啊……)
如果有機會跟三十年前的我講話,我也會對自己說,不要只懂得寫小說,也要探頭出來,多看看小說以外的世界。
因為早前只活在小說的世界,雖然有接觸所謂的合約,但幾乎是照單全收,到了後來,才開始認真去思考什麼是「合約」?也就是,當我簽下名字之後,對我以及作品的影響在哪裡?
合約不是只是白紙上印出來的鉛字,而是真正影響到一位創作者,以及作品未來的走向。
🧭 結語:夢想要飛翔,雙腳仍要著地
至於剛剛講的新聞,究竟發生什麼事情?因為不是當事人,所以我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最重要的,是從這件事中,提醒正在創作的人:
身為創作者,你可以不必成為會計師,但你要知道自己帳戶裡有多少錢,或是錢下來了沒有?你可以不當律師,但你得知道合約條款會影響你創作的權益。
希望每一位創作者,在夢想的道路上,都能找到在現實的立足點。
出版作品:請點博客來
粉絲專頁:請點我
YouTube:梅洛琳
(整篇文章以口述──>語音轉文字──>ChatGPT整理──>自我校潤完成。)
(所有標題均由ChatGPT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