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自己的習慣、個性、想法、反應、選擇。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些特質,其實是靈魂在投胎前就選好的「原廠設定」。
它們決定了我們與家庭、父母、祖先之間的牽絆,
以及今生必須學習或突破的課題。
我們的個性成形,與原生家庭密不可分。父母的影響塑造了我們,而他們也承接了祖父母的影響。這些模式往往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代代相傳。那些未曾被看見的傷口,就在我們心裡留下印記,形成所謂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的傷,會在特定情境觸發,讓我們做出防衛或習慣性的反應;時間久了,這些反應就變成我們自以為是「天生」的個性與行為模式。
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用命理學或心理學的工具來認識自己,例如星座、生肖、八字、人類圖,IBMT、ISD等都能解釋出一個人傾向的特質。每個人的特質是靈魂累世的學習、經歷、與累積所結出的果。 這些原廠設定決定了我們與家庭、父母、祖先的牽絆,這些看似宿命的特質,其實是靈魂歷劫的因果果報,讓我們帶著特定的功課誕生在這個家族系統裡。
近幾年因為心理學測驗工具的盛行,開始對了解自己有更多的幫助—
✅人類圖 的能量類型、內在權威、通道閘門教我們理解自己的固有機制,分辨什麼是「自我」什麼是「不自我」的制約。家族是最早制約我們的環境,我們會無意識吸收父母的恐懼、渴望、期望,長成不屬於自己的樣子。
✅MBTI、ISD 這類心理學工具,則像顯微鏡,幫助我們看清內在偏好、情緒機制、人際互動風格。很多人以為「這就是我的性格」,沒看見背後有多少是為了取悅父母、避免衝突、保護自己而學會的「假自我」
所以,我理解的「家族業力」,並不只是父母或祖先的模式簡單複製,而是靈魂跨越多世、多代、多次生命、不斷累積出來的完整體驗、學習、傷痕與反應模式。它既是因果,也是靈魂的學習資產。
我常在想如果宗教教人修行解脫,那為什麼還需要現代意義上的「身心靈療癒」呢?
在傳統宗教裡,修行、行善、布施,都能改變業力,引導人向善,為未來種下善因。
但宗教的教導往往比較少深入到「看見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
那些深埋心底的創傷、羞愧、恐懼、無助、被忽略的感受。
如果這些未被看見、理解、接納、療癒,
就會潛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形成習慣性的防衛反應。
就算在宗教的架構裡努力行善修行,
仍可能在內在深處複製那些未被療癒的傷痕(反射性行為)。
那就像在既定的命格(原廠設定)裡行善,
卻未必能真正改變那些深藏的「內在框架假自我、制約」。
雖然行為上向善,但靈魂真正要學習或突破的課題卻依然卡住,
未解的能量就會不斷循環,直到真正被看見與解開
這幾年的學習與體會,讓我越來越相信:
現在很多靈性教導、來自地球的高靈、自然界的精靈意識,
都強調「回到自我」,「找到那個曾經的受傷的自己」。
只有當我們願意看見、承認、接納、釋放內在小孩的痛,療癒才真正開始。
從宇宙的角度看,時間並非線性,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個同時存在的網絡。
當我們在「現在」鬆開了一顆關鍵的螺絲,
也就會同時改變「過去」的傷痕印記和「未來」的延續模式。
這正是我理解的家族業力的真正鬆動之道:
在當下療癒、看見、接納,
讓跨越世代、跨越時間的那個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連鎖反應得以真正解開。
🌟
✅ 家族業力是靈魂跨越世代的因果累積。
✅原生家庭的影響塑造了「內在小孩」的傷口和假自我反射性人格。
✅命理(星座、生肖、八字、人類圖)是靈魂選擇的特質安排。
✅傳統宗教強調行善修行,但較少深入看見潛意識的傷口。
✅真正的療癒是看見、理解並釋放內在小孩的傷。
✅宇宙沒有線性時間,當下的療癒會同時改變過去與未來的業